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老师周微林先生,七月七日凌晨远游去了。她乐于播种阳光的人格魅力、善气迎人的大雅君子风度,却让敬重她的晚辈、承受过她生前雨露的学生和同志,由衷地感悟到巨大的损失!资深的编辑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周微林先生,虽然高寿87岁,但还是觉得她走得太匆忙了。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1,(2):7-7
尊敬的钱其琛副总理,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代表中国翻译工作协会和与会的全体同志,对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前来出席中国译协外事翻译委员会今天举行的首批资深外事翻译家表彰大会并亲自为受表彰的老同志颁发荣誉证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5,(1):67-67
著名翻译家蒋路,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勤奋实干、工作严谨、淡泊名利。他的夫人凌芝回忆:“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生活与美学》旧译本,译者周扬主动提出请蒋路将他这本由英文转译的书根据俄文校订。在校订过程中,蒋路曾几次对我说,这比他自己翻译困难、麻烦得多。《生活与美学》是英译本的名字,校订时蒋路恢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05,(1):76-76
翻译家冯亦代不幸于今年2月逝世,他生前在回答一位朋友的提问时说:“搞文学是个苦差事,不但要通晓另一国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汉文字,还要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我虽然尽了  相似文献   
6.
无声的对话     
刘麟 《出版史料》2005,(4):22-25
1979年5月,承蒙姜椿芳同志的举荐,我奉调来京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编辑工作,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和翻译家开始了比较多的接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在最后时刻出了点麻烦,但总体情况良好,大家相处很是融洽,这一段工作和生活成了保持长期友谊的基础。有一张在莫干山屋脊头餐厅路旁石阶上二十多人的合影,就是大家经常回忆时所称道的。不过我在吃了一堑之后,希望换个环境,于是得到孔罗荪同志的关爱,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文学史料的征集工作。这样一来,又与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和作…  相似文献   
7.
陈原  朱农 《出版史料》2006,(3):41-43
今日看到《艾思奇文集》第一卷,很高兴。毕竟我们能用最好的方法来纪念当代的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了。我以为,我们出版工作者如果能够花点功夫,整理六十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或非马克思主义者但又真正做学问的人士的作品,出版他们的集子,将对文化的积累和对后代的成长会有很大意义的。当然,在这同时,假如我们能花加倍的力气去为年青的作家(翻译家)做点工作,给以出版机会(既要有严谨的治学要求,又要有适当的出版机会),那么,我们的成绩将会更显著些。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社会》2004,(4):26-30
萧乾生前曾对记者介绍自己的祖籍时说:“我这个蒙古族人对内蒙古了解甚少,但我老早就知道自己是蒙古族。最近有人考证出我的祖籍是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代以来的文化弱势地位,中国成了欧美文化的输入国,因而也成为了翻译大国。“五四”与“文革”的结束,分别造就了中国百年来两次图书翻译出版的高峰,而后一次的译著繁荣,则一直延至今日,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常态。  相似文献   
10.
李之藻可谓对我国的科学事业有很深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李之藻在数学、地理、天文以及宗教领域的译著,讲究阐著实理、穷理诸学、缘数寻理、理器二分等,这些都对我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