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新闻工作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由此引发的新闻诉讼呈上升趋势。本试从新闻工作角度,对其职务“触法”问题作些探讨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东南传播》2014,(8):180-180
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办法》要求,新闻单位应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均有较大的分歧,“为他人谋取利益”应否成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在反腐败斗争中如何做到既不放纵犯罪分子,也不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受贿罪的必备要件,只要收受了他人的财物,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应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受贿的本质是行为人对职务权力运用的廉洁性的破坏,从而损害政府的威信。如一味强调“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则为一些以权谋私者逃脱刑事追究创造了条件。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内容,既包括谋取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又包括谋取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即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4.
法人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法人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行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法的角度来观察法人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并结合新公司法来讨论法人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赵利民 《知识窗》2006,(8):58-58
[案例]2005年12月,小学生李某(9岁)在中午午休时间被班主任老师章某叫去帮忙打开水。李某打来开水在回老师办公室的路上,被正在走廊内荡秋千的同学陈某(11岁)撞了个正着,开水瓶被打破,李某的腿也被烫伤,花去医药费等共计4000余元。李某的父母要求学校、章某和陈某家长赔偿。学校认为,李某的受伤发生在放学以后,且章某让学生为其打开水,是其个人行为,不是职务行为,学校不应担责。  相似文献   
6.
论后职务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现行公司法没有关于后职务义务的规定 ,而在实践中很多纠纷的发生都与公司中特定人员离任后的行为有关 ,法律规定的疏漏导致发生这类纠纷时无法可依 ,所以有必要在公司法立法中增加规范后职务行为的内容 ,使后职务义务成为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颁发,并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是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强调新闻自由的国家,颁布了很多提倡新闻自由、保护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法规,但同时,美国也对其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有诸多限制。涉密信息:政府管控趋严,新闻界争议不断涉密信息的传播受媒体法而不是伦理约束,目前在这一层面约束记者的主要法律是1966年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给予了新闻记者较大的信息自由,但在包括国家安全、国内机构资料、国内机构规则等9个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9.
刘伟 《大观周刊》2013,(9):15-15
何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受法律惩罚的行为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当今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原创内容是传统媒体对抗新媒体的重要砝码,而拥有专业记者队伍则是获得原创信息内容的重要保证;但少数记者热衷写外稿,或将重要素材、线索等提供给竞争对手,使本单位利益受损,因此实施记者职务行为的竞业限制确有现实必要.文章论证了记者竞业限制的法理依据,分析了竞业限制协议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并将职务行为界定为使用单位配置的公共资源的行为,使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