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看一看现在的一些传播:负面因素被过度解读,被夸大为我们国家的本质;一些知识精英放弃文化上的自我,否定掉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积淀的最起码的美感,自认污  相似文献   
2.
沈剑洪 《教育导刊》2004,(23):59-59
课《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课内容我已经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想不到一次上课时险些阴沟里翻了船。  相似文献   
3.
自认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而行政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密切关系又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自认制度在行政诉讼中能否适用?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自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处分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终从总体上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黄华 《视听界》2007,(3):4-4
哪些传媒人在努力创新?问出这样的问题,是要顶着被一部人人喷得满脸口水的危险的。因为,没有哪个传媒人会自认甘于平庸。 但是从传媒自身的报道里,还是隐约地出现了一个没有客观数据支持的结论: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创新较多,而纸媒体和广播的创新较少。  相似文献   
5.
依据构成拟制自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拟制自认分为不争执型拟制自认、不知陈述型拟制自认和消极行为型拟制自认三种。辩论主义、当事人真实义务、陈述义务和具体化义务、诉讼促进义务、经验法则等共同构成拟制自认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2019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将限制自认明文化,使得限制自认从学理概念变为法律制度.明确限制自认的性质对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9篇限制自认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限制自认实践出现将间接否认认定为限制自认、限制自认类型把握不明和限制自认性质认定顺序颠倒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限制法律规定模糊、理论研究滞后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厘清限制自认性质要与限制自认类型结合.限制自认按照承认事实与所附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部分自认、可分割附条件自认与不可分割附条件自认三种类型.部分自认与可分割附条件自认中的自认部分事实具有自认性质,而不可分割附条件自认的性质则需要法官进行裁量.  相似文献   
7.
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有着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以及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自认的效力是自认规则价值追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自认规则的精髓及灵魂所在,但我国现行立法对自认的效力问题未有明确和系统的规定。笔者阐述了诉讼上自认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制度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了自认的效力问题,从而对自认制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认证签密能同时完成认证和加密两项功能,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快捷传送的理想方式。设计高效、安全的自认证签密方案尤为重要。通过对王之仓等《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自认证签密方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第27卷第十期)和俞惠芳等《基于椭圆曲线的自认证签密方案》《微计算机信息》(第26卷第1-3期)的分析研究,发现:这两个签密方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危害。即:存在已知明文与密文对的伪造攻击,使得第三方均可借助窃取到的明文与密文对假冒发送方伪造任意消息的签名。进而对第一个方案提出改进,通过改变随机数的加入方法,有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原方案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隆图老大     
每个地方的每个行业在每个时期都有公认和自认的老大,邵隆图就是大叔心目中的上海老大。上海是什么地方?那儿飞的鸟都扎着领带,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那里有中国最高的楼和最高的楼价,  相似文献   
10.
自认的性质问题一直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存有较大争议。一般英美法系国家将自认规定为传闻证据,认为它是证据的一种;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自认是一种诉讼行为。我国学者对此也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认为自认是当事人陈述,有的认为自认是证据规则,有的认为自认是一种诉讼行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争论主要从两个方面介入:一是根据自认与证据的关系来分析自认的性质;二是把自认分为诉讼上的自认与诉讼外的自认,并对自认的性质进行分析。在介绍各种主流学说的基础上,分析自认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