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寺院藏经楼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春樵 《浙江档案》2003,(12):30-31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社会建筑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目前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佛教寺院,尤其是名山古刹,虽然是积极于佛教文化的推广,但全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有些寺院的重要殿堂:如藏经楼,念佛堂、斋堂等,目前只供寺内僧侣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是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同步发展。当然,形成这种局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关键还是取决于有关领导的管理理念。原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2.
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转法轮藏、经轮藏。实际上就是能够转动的收藏经文的书架。印度并无这种藏经形式,而是中国人的自创。传为南北朝梁人傅翕(x墿)所创。也可以叫做一个转动的图书馆,一般来讲,一座寺院内也只有一架转轮藏。这里的藏书已不再以阅读为目的,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成为一种佛教的仪规。真正的佛经还要另建藏经阁或藏经楼来储放。佛教经书是备受佛教僧侣及其他信众顶礼膜拜的佛教三宝中法宝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佛教信徒必须随身携带的。伴随寺院在中国建立,寺院藏书也就诞生了。当然寺院藏书主要是佛教经书。为了使佛教教义得以广…  相似文献   
3.
开放寺院藏书弘扬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肯定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论述寺院藏书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和作用。主张当今寺院藏经应向社会开放,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服务。  相似文献   
4.
七宝教寺     
《上海教育》2009,(3):42
七宝教寺,始名陆宝院,创于西晋,距今近1700余年。五代时改名七宝寺。宋代,宋真宗皇帝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赐“七宝教寺”匾额,遂为正宗禅林。1862年不幸被毁,2000年重建,现寺院面积7700平方米。七宝教寺的特点是融合了汉唐以来早期古寺建筑的特色,建筑群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殿、讲经堂、法堂、藏经楼等,配以七层宝塔,庄严雄伟。  相似文献   
5.
准许收藏外典的佛教戒律使得其藏书内容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各种载体的充分利用又使其藏书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基于利益众生的创建意愿及佛教经典鼓励佛法流通的制度,中国古代佛教藏经楼在其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地域广泛、身份各异的捐赠者又使得捐赠活动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和肯定了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过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并以寺院藏书资源优势为依据,提出应开放寺院藏书,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7.
80年前的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安葬于中山陵。此后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在中山陵周围建了许多纪念性的建筑,藏经楼就是其中一座。藏经楼位于南京中山陵以东、灵谷寺以西的苍松翠柏密林之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抗战时期,藏经楼遭到严重破坏,1955年修复。“十年动乱”时再遭劫难,1982年国家拨款重修了藏经楼。1987年,藏经楼被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8.
张临军 《档案时空》2015,(11):22-25
一幅“美女图”绽开情缘 今年83岁的傅小石,因自幼受国画大师父亲的影响,8岁时就能为他人诗集作封面配插图,后顺利考上中央美院.25岁那年,他被打成右派,调往南京中山陵的藏经楼劳动改造. 1961年,年轻美貌的王汝瑜被调到这里工作,报到当天她迷路了,便逮住门口打扫卫生的小伙子问路.他身材很瘦,但眼睛非常有神,为人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颇具修养,给王汝瑜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这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傅抱石的长子傅小石.  相似文献   
9.
西门弃疾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F0002-F0002
广德寺,原名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迁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因明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一直沿袭至今。寺庙位于襄樊市襄阳城西约13公里处。有一条宽约10米的护寺河环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佛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和肯定了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过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并以寺院藏书资源优势为依据,提出应开放寺院藏书,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