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北约”与神圣同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区域组织,也没有历史的亲缘关系,但二者的发展轨迹却惊人地相似,即二者都是强国争霸的产物,也是由代表旧制度国家战胜代表新制度国家的结果,二者在理论上都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反动性,在实践中又成为各自所处时代的国际宪兵组织。以史为鉴,从神圣同盟的演变过程可以预测,新“北约”由于其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它的解体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当然是有价值的,只是后人对它的价值认识不清。问题在于恰恰是儒家学说的伦理内容变成了官方操作的对象,成为治国工具。这种操作注定产生虚伪性,使儒家典籍变成一堆对于大众行为文化意义不大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宗教以及社会道德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哈代笔下的苔丝悲惨一生的根源。苔丝从一个美丽淳朴的乡村少女沦落为别人的情妇以至于生活的梦想破灭后杀人而被处死的遭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的弊病、陋习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揭示苔丝悲剧的根源就是腐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作者以一条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辛酸遭遇,通过她借、失、赔及最后得知项链是赝品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其爱虚荣、图享乐的庸俗浅薄心理,塑造了一个被奢侈淫逸的社会风气毁坏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她刚刚涉足于上流社会的舞会就被甩到了...  相似文献   
5.
<闺塾>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讲课的情景.汤显祖以其生花妙笔,塑造了这三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光彩照人的杜丽娘、率直泼辣的春香而言,陈最良只是配角.教参中对其做了如下论断:"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严格遵守封建教义","逢迎家主","有一定的虚伪性".这些话语将陈最良定格为一个活脱脱的"反面人物".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根据文本,一一细说.……  相似文献   
6.
浅析于连形象及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于连身上具有的平民意识、性格的矛盾与虚伪性及直面人生的反抗精神这三个方面对于连形象进行了分析,并概括总结了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初,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以CNN、BBC等为首的西方媒体出现了大量失实、歪曲的报道,这既是西方部分媒体敏于言、伪于行的新证据,同时再次暴露出其"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8.
弥尔顿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弥尔顿也成为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史上的先驱和奠基人。我们在承认其巨大的积极历史意义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其观点中的片面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历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引为自豪并用其来攻击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利器,但所谓的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真的如其宣扬的那般自由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涉及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事件的梳理,充分说明了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是受到制约的,只不过这种制约和限制现在变得更加冠冕堂皇和更加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10.
郭纪 《新闻前哨》2008,(7):48-49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中国人民满怀喜悦激动的心情.准备敞开胸怀热情迎接世界各地的人们,向世界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然而,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某些西方媒体借此事件掀起的反华舆论狂潮,却给中国人民本来充满阳光的心头平添一块阴云.也理所当然地激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