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1,(2):7-7
尊敬的钱其琛副总理,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代表中国翻译工作协会和与会的全体同志,对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前来出席中国译协外事翻译委员会今天举行的首批资深外事翻译家表彰大会并亲自为受表彰的老同志颁发荣誉证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说来却也巧合,就在甲申之年,中国当今的文化学术界著名人士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等发起于二00四年(甲申)九月联名签署发表一个《甲申文化宣言》,参加签名者达七十余人。  相似文献   
3.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15日在参加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时指出,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之后,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从对硬件的投入转向对教师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民办教育耗整个的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发展的模式与政策已经戚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盘所周知中国政府正在审议和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所体现的就是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处的位置,同时对未来的五年进行宏观的规划。今天的中国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  相似文献   
6.
许嘉璐先生所著《古语趣谈》,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语言,探究华夏之民的思维模式。在行文中,既论述普遍性的理论方法,又给予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该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是一本立意高远、深入浅出、授人以渔的经典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44-44
许嘉璐2007年11月23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这些年,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赏。十几年前我下乡视察教育时,还能看到“清朝的房子、民国的桌子、共产党的孩子”,那时候的主要矛盾是教育投入的问题。几年之间,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了,“两基攻坚”得以顺利进行,远程教育覆盖了西部农村的80%,孩子有房子住了,有比较像样的课桌了。然而,关于教师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见证人、重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许嘉璐先生认为,地方院校承担着保存、传承、发展文化的重要职责,应合理定位,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重视质量的前提下发展特色、结合实践、服务地方;以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大学为愿景。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中国外局局长蔡名照率有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向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筹备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汇报了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