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由于所奉行诉讼模式和理念的区别,在法院变更指控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倾向性。对于审判与控诉的关系处理,大陆法系采"公诉事实同一"原则,英美法系则实行"诉因制度",各国各地区具体的法院变更指控制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机会丧失理论是指如果被告的侵权行为破坏或减少了原告获得更有利结果的机会,那么原告可以就丧失的机会请求被告予以赔偿.机会丧失理论同传统的因果关系学说难以衔接平滑,并且在损害赔偿金的计算上难以把握.只有采用比例因果关系说并且综合运用比例赔偿和法官自由裁量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此时往往又违背了法律的可预测性.通过将机会丧失作为独立的诉因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归纳了图书馆版权诉讼的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署名权和作品原件所有权三个诉因,提炼了诉讼中涉嫌侵权行为类型,并对侵犯作品原件所有权、侵犯署名权、以镜像站点方式订购与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的法律问题以及网站深度链接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图书馆规避版权诉讼风险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诉因制度(Count)产生于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过程中,根源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的诉因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还属尚未开发的领域。诉因制度对由检察官设定及变更审判对象(诉因)的权限予以广泛认可,检察官所进行的诉因变更,只要在不妨害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度内,原则上就会被允许。这样,不仅法院的审判权限及义务被限定在诉因事实内,而且诉因对被告人也起到了防御告知的作用。通过研究诉因制度,可以明了起诉的效力、审判的范围及我国目前争执较大的法官是否有权改变罪名等诸多理论及实践上都不十分清晰的问题,同时,这一制度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整检、法关系,保持检察机关公诉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司法权的滥用都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后认定罪名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是否有权改变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对此问题,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分歧很大,未能形成共识。在考察两大法系有关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目前相关的立法规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后认定罪名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是否有权改变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对此问题,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分歧很大,未能形成共识.在考察两大法系有关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目前相关的立法规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10):223-224
我国刑事证据的移送方式采取的是主要证据移送的方式,但这不足以防止法官审前形成预断,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移送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诉讼过程中可能存在逆向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诉讼解决争议的功能有严重的损害。在诉因模糊的前提下,如果司法不公正,则会发生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导致大部分诉至法院的案件仅仅是诉因清晰的案件。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法院裁决书所记载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诉讼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司法不公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逆向选择效应,但是却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股东直接诉讼是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现阶段关于股东直接诉讼的规定尚不合理。在比较各国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从扩大诉讼范围,取消不必要的诉权限制,确定诉讼时效和增加诉讼方式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调整是目前各国环境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中、美两国由于法律传统的不同,在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调整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对这些差异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