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赛珍珠的短篇小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结构模式,主要包括旧与新的理念冲突的文化模式,爱与恨情感交织的情节推进模式,日常生活与超常规传奇相交错的故事模式等.透过文本表层结构模式,则可感知创作者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在时代大裂变中的文化立场,关爱弱势群体和普通平民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建立在真诚相爱基础上的东方式家庭生活的执著追求,模仿中国小说所体现出的美学追求等.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世界著名女作家,以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巨著《大地》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出生于美国亚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原名泼尔·康福·赛登斯屈克。出生几个月后就随父母来到中国,此后一生中的前40年基本上在中国度过,“赛珍珠”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35年,赛珍珠回美定居,1951年当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她一生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的.是西方社会中唯一一位专写中国题材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是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她的女权主义创作意识是在她反抗中西父权制文化的压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孕育于她不同寻常的童年,在美国女子学院的平权教育和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最后在家庭困境和婚姻危机的催化下突出于出。就其诞生时间来说,它先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40年,因而极具超前意识和先锋派风格。它是跨阶级、跨种族、跨文化的,因而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抗争和颠覆更具普遍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奇妙结合,作者采用了适度“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适当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写作态度集中体现在对主人公王龙三次婚姻生活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8.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张爱玲笔下的母亲都有自私、利己性的一面。但由于赛珍珠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和宗教精神,使她以爱为良剂,最终赋予了母亲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双重失望,使她根本就不相信母爱的存在。她认为时母爱的提倡说明了“母性”一方面是男权社会为女性设置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对男性话语的无可奈何的认同,充分表明了“母爱”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的跨国经历和她所接受双重文化教育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视角,使得她始终能够站在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追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异质文化双方价值观上的共同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合主义”的中西文化观。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我们研究这位“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的美国女作家不仅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