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6,(1):40-4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晋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十恶”最早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决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要剖析案例的主角并不是一个平面的人,而是一个“酒色财气”一应俱全的多面体。借助于媒体中人的地位身份,伴随着手中权力的扩大,他从一个有志有才有为的青年记者,坠入重罪的泥沼。其过程恐怕连一些亲近的友人也被蒙在鼓里或难以置信,这是本案例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8月25日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这一草案拟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五年提高到十年。  相似文献   
4.
南朝宋齐皇帝为巩固皇权,预设一些重要异姓武将存在谋反等重罪,而迅速捕杀之.屠杀之后,方开出谋反证据,以证明其惩治的合理性.是为南朝宋齐皇帝的“预制重罪”政策.“预制重罪”政策的首创者为南朝刘宋文帝,其重要表现是诛杀名将檀道济父子及道济手下勇将薜彤、高进之等人.刘宋以后继立的皇帝继承了这项政策.南齐建立后,齐武帝延续了刘宋皇帝惩治武将的“预制重罪”政策,其重要表现是处死名将垣崇祖、张敬儿,南齐此后的皇帝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南朝宋齐皇帝以“预制重罪”的政策屠杀拥有实力的武将,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君弱臣强的态势,但“预制重罪”一方面削弱了刘宋、南齐对抗北魏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破坏了统治集团的凝聚力,加速了本朝的灭亡.梁武帝开国之后,放弃了这一错误政策,从而在与北魏作战中获得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胜.  相似文献   
5.
谋杀罪是美国刑法中仅次于叛国罪的一种最为严重的犯罪,美国模范刑法典、各州刑法以及司法判例都对该罪作出了细致详尽的规定。根据其规定,谋杀罪分为蓄意谋杀、故意重伤谋杀、极端轻率谋杀、重罪谋杀四种情形,并分为一级谋杀和二级谋杀两个等级。关于生命的起始,相较于"生而活"和心脏停止跳动的传统观点,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4,(24):44-45
为了抓到更危险的罪犯,一群重罪犯人被集合到一起,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为社会除暴安良。平均两三集要被捅一刀的朴海镇,大长腿杀手赵东赫,大块头黑道朴雄哲,加上他们的队长金相中,这样一部男人戏在帅气的打斗和惊险的破案中,已经完全不需要感情线也已足够精彩。朴海镇的转型也十分成功,完美演绎了面瘫变态杀手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7.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是,刑事和解适用于重罪案件,尤其是死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冲突,重罪案件在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罪案件中不宜适用,在侵犯个人法益的非命案件中可以限制适用,在侵犯个人法益的命案中不适宜适用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高中《中国古代史》在讲明朝《大明律》时说:“《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如何理解“重其重罪,轻其轻罪”?本文就此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和解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一种新兴创新手段,但很少涉足重罪领域.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对此做出明确立法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刑事和解,尤其是重罪和解的尝试.遵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限制性的引入和解制度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新刑事诉讼法通过后,我国对刑事和解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争论也有了排除重罪案件适用的官方定论,但在当今中国被害人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适当允许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却是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因而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应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