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说到清朝最后十多年的新政,就不能不提到端方这个重要人物。端方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但却不似一般的满族纨绔子弟。1882年他通过科举正途考中举人,成为与大荣(荣庆)、小那(那桐)并称的"北京旗下三才子"之一。21岁起,端方在朝廷任员外郎和候补郎中,尽管这些都是职务较低的公务员,但总算是在天子脚下,福利待遇不薄,可谓是少年得志。1895年他顺势而为,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2.
烧陶工艺的发明和古文字的产生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透过几个与陶器有关的汉字的基本构件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古汉字形体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由此可见,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陶器是文明的指数"上,为中华文明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其丰富的创造中,陶器称得上是最值得称道的发明。  相似文献   
3.
万蕾 《兰台世界》2015,(3):156-157
钱君匋是近代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他的书籍装帧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封面,总能在其作品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阿土 《文化交流》2014,(6):56-59
因君匋先生长公子大绪兄的推介,我有幸被邀参加浙江海宁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建馆15周年艺术研讨会,忝陪末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历程,并对其书籍装帧设计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从求学时期对艺术满怀着憧憬,到工作及创业时期将书籍装帧艺术付诸实践,再到历史变革进入新时代,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日趋成熟和精湛。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9,(3):96-100
钱君匋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被誉为"钱封面",在美术外他又同时进行诗歌的创作。将他在诗歌与美术之间的创作思想融通,从诗歌化的美术创作角度对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视觉要素进行分析解读,重新认识钱君匋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夏 《寻根》2020,(1):68-70
钱君(1906-1998)是位艺兼众美的大家。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诗文,样样精熟。刻巨印、作长跋,更是他印艺活动中的两绝。印石上的边款,或称款识、印跋,一般只是治印者刻上姓名年月或几句诗文,而钱君在7、8厘米见方的印石上,还刻出一二百字的边款。风格异趣,新人耳目。1953年冬,时在北京的钱君匋刻了一颗巨印,印面是朱文“钟声送尽流光”,印石顶部和四侧有189字的隶书长跋。  相似文献   
8.
文征明,“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当世名气极大,声望极高。后人仿造文氏手笔相当多,手法各式各样,情况复杂。《窗前鸣佩》手卷,一级珍品,蕴含着时代特征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章力图把握中国原始制陶工艺概念与先民思维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工艺概念的文化解释力和涵盖力,从研究工艺概念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思想特征与发展脉络。将与制陶工艺概念相关的古文字作为典型形式来进行研究,探讨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种典型形式和深层结构的深入研究,拓展陶瓷工艺文化的外延,加深对中国古代工艺文化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系的认知。这种研究对于中国原始文化研究、原始制陶工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