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对钱穆思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在研究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时,注意到了一个以往我们没有发现的现象,那就是身为史学家的钱穆,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学术遗产,值得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史学巨擘、硕学通儒的钱穆先生,在84岁高龄之际,仍对所经历的前尘往事不能忘怀,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9月第1版,2008年10月重印)。书中对双亲的挚爱与追念,对师友的感佩与怀想,可谓一往情深,亲切而动人,体现了一位儒者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4.
5.
《课外阅读》2014,(9):45
<正>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们钱穆老师曾经说过的一番话。"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大部分的人不能认识时代,只能追随时代,跟着这个时代跑。这一种追随时代,跟着时代往前跑的,是一般的群众。依照中国人的话来讲,即是一种流俗。  相似文献   
6.
钱穆在荡小     
江苏,人文荟萃之地,素是教育发达省份。独树一帜的苏派教育像一条长长的河流,蜿蜒绵长,从容流淌,一路接纳着支流的汇聚,向着远方奔腾而去。而民国时期江苏的学术与教育成就尤为突出,堪称中国第一文教圣地。据梁启超先生“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统计,清华大学从1927年至1948年毕业的2264名本科生中,来自江苏的竟高达425人。在这群天之骄子的背后究竟站着怎样的一批文化教育精英钥他们实施着怎样的教育,从而支撑起那个时期江苏教育别样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钱穆、张舜微二人,均被当今学界视为“通人之学”的国学大师。两人对刘知几的评价,有着相当的不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窥见其各自治学方法、旨趣的异同,从而更好地解读两家史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钱穆把汉字称为中国独特的一门艺术,极重视中国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在他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及《中国文学论丛》中有专门的文章来论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从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应用的角度揭示了汉字的审美价值及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穆先生对以经、史、子、集为载体形式的传统中国学术造诣甚深,其研究成果历来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瞩目。他著作等身,涉及甚广,但自始至终以阐发中国学术的人文精神为主。他将国学人文精神自觉地贯注到一生为人作事之中,特别是在其教育中,这一精神在他身上由服膺内化为人格,具有极深厚的感召力。钱穆先生独特的与人生信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既是国学人文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也对当代中国教育如何寻回自己失落的精神家园,具有甚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新 《华章》2011,13(1):56-57
1990年8月30日晨,台北大风雨。9时许,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 9月2日,远在北京的冯友兰向台北钱穆家中发唁电一封。 3个月后,11月26日晚,冯友兰病逝在北京友谊医院。 钱、冯同生于1895年,均享年96岁。国学大师中得此遐龄的还有梁漱溟,比钱、冯二:人长两岁,于1988年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