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话钓鱼     
陈彦兵 《钓鱼》2008,(5):63-63
我曾在黑龙江下游生活了三十多年。那时,每逢节假日都到江边去钓鱼,不但了解很多种的习性,也知道一些钓鱼方法。多数人都会认为,钓鱼除了要找到好的鱼窝子以外,剩下的就是要有好鱼饵和锋利的鱼钩了。除非鱼不咬钩,只要它禁不住美味儿的诱惑咬在钩上,肯定就能把它钓住。其实,要说钓鱼都用锋利的鱼钩也不尽然,在黑龙江下游就有用钝钩钓鱼的。  相似文献   
2.
闲话邮史     
侯军  少辰 《出版参考》2006,(5):26-26
寄信用信封,其直接目的是保守秘密。为此,古希腊奴隶主曾剃光奴隶的头发,把“信”写在头皮上,待奴隶头发长长后,再将“信”遣往收件人。当对方剃去奴隶的头发,便可知道“信”的内容。在纸发明以前,人类使用的就是这类奇特的“信封”。公元10世纪。亚述人在黏土片上刻写书信,然后把信密封在陶坯里。烧制成陶器送给收信人,收信人打碎“陶信封”才能读信。  相似文献   
3.
闲话经济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的居多,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一位读过国外这类新闻的作者写道:“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  相似文献   
4.
一个女人说了邻居一些闲话。不到几天,整个镇子的人都知道了,女人发现闲话已经传得和最初相差的甚远,完全违背了事实。  相似文献   
5.
秦牧的散文是一种智力的文体,在体式上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文的特点,但又对之进行改造,并吸收了抒情散文叙事如画,感情浓郁的妙处,创造出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6.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在下,可字意却是天壤之别。古人造这两个字的本意不得而知,不过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点“会意”和两个字之间的联系来。先看这个“家”字:宝盖像是房脊,宝盖上那个“点”代表房上一轮太阳,房子挡风蔽日,驱寒保暖,为人、畜提供生命繁衍之地(古时人畜混居,至今有的少数民族家里还住着牛)。古人造字,依类象形,于是有了“家”。再看看“冢”字:原本在宝盖上面的那个“点”,跑到了宝盖下面,太阳陨落,生命之光躲起来,人、畜离开了生命之源,入土为安,示生命终止。古人立字为凭,指示其意,于是有了“冢”。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3,(12):20-20
现如今,越来越多奇形怪状的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说:奥地利维也纳的攻击式众议院、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人居暑67号、墨西哥的卡拉克穆尔香格里拉大酒店……有人赞创意,有人喊奇葩。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似文献   
8.
九日 《甘肃教育》2013,(23):1-1
近来,教师违法乱纪的丑闻、体罚学生的案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国人为之愤慨,口诛笔伐.要求严惩。我也一次次被激怒,一次次在心里发问:教师队伍到底怎么了?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准入上资格审查不严、日常监管不力。据了解,这些问题的确存在。我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说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闲话藏书     
陆昕 《出版参考》2007,(3):36-36
买书 本人买书多年.见闻自然也多。不过某日在某地以廉价而得某佳本因而欣喜若狂.某日在某地因犹疑而失去某好书因而垂头丧气等这类事件古人和今人都在讲.书刊杂志登载得也多.且只囿于个人一隅。因此,本人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买书.即顾客与书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东汉佛教的传人,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现实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写实,具有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样一来,使习惯了"大象无形"注重写意精神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写实的雕塑--罗汉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