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年近80岁高龄的伯父于2005年9月竞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阎锡山在晋西偏安长达7年之久的原因有:主观上根据其“存在就是真正”的哲学观点,不断加强政治统治,多方开辟财源,积极扩充军队;客观上日军的诱降,根据地的屏障,国民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灭亡中国的步伐。山西军阀阎锡山怀着对日、蒋、共三方力量的恐惧,转向“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集团所进行的以斗争求团结的争取工作,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白传",并非"白蛇传",属鲁迅先生所批评的生造的词语。故特别申明:它系黄冈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党史办所撰写的《白水田传》。要全面具体深刻了解当年被省委书记王任重誉为"活着的焦裕禄"白水田其人,只有去读《白水田传》。传记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有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硬笔写出了硬汉。前些时,我先后读了《风雨一生胡恒山》、《红色账簿》(主要写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毛泽民夫人朱旦华》、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1,(8):50-51
阎锡山(1883~1960),人称"山西王",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911年10月领导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后历任山西省省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主席等职,执掌山西达38载。1949年太原解放后,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随国民党退守台湾。  相似文献   
6.
正1930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原。冯、阎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军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集中兵力歼灭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竟错把"沁阳"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千里。这样一来,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反而使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的战败,并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7.
正何其巩的一生,身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既有外辱,又有内患,正是灾难最为深重的几十年,到处烽火狼烟,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也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几十年,千千万万个仁人志士苦苦寻求强国富民之道。作为具有一腔报国之志的国民党官员,在那样的时代,如何勤于政务,精忠爱国,逐步认清蒋介石真实面目,走向反蒋阵营,并且拥护共产党,最终投入人民的怀抱,档案和相关史料为您展现他的人生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8.
阎锡山基于对金融风波的切身感受和晋商对他的帮助,曾创建公私合营的省银行,并完美地处理了辛亥革命时期善后公债,有“不骗人”的口碑。第二次上台后,由于大小气候的影响和实际省情,他被迫“口吹大洋”,但因此能集中全省财力搞建设。阎氏金融政策的转变,对山西的金融稳定、商民利益、工业建设及其个人口碑,都有着复杂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战的结束,日军"残留"作为一种特殊且奇怪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了山西省,说其特殊是因为这种现象仅仅出现在山西,言其奇怪是因为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军队不仅没有放下武器向战胜国投降,而是继续保留其武装"残留"下来,企图完成其"复兴"的大业。然而,近年来关于山西"残留"日军的论著虽然不少,但对其中虽已划入日军"残留"总数之列但却并非武装人员的一部分——"残留"技术人员却大多忽略或鲜有论述,而这些技术人员几乎全部服务于阎锡山的大型官僚企业——西北实业公司。文章通过对西北实业公司"残留"日籍技术人员的论述来更加全面地考察"残留"在山西的日俘情况,从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太原战役开始后,阎锡山可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自制定颁布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指导编写碉堡战法,要以所谓强大火力的火海压制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太原防御体系所有的碉堡位置,阎锡山均要一一过目,亲自研究决定,旧式射口目标太大,他亲自同工人研究了一种隐蔽性较好的圆球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