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2014,(17):49-49
正2014年5月15日和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以下10题出自习近平主席的上述两次讲话。  相似文献   
2.
孙建党 《历史教学》2003,79(11):27-33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0,(5):146-146
张其学、姜海龙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身份主体是文化殖民化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如今,身份已日益意识形态化了,以意识形态化的身份认同观看文化身份,就不可避免地把文化人种化,认为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种族决定文化,人种间的差别决定精神、能力和习俗等的差别,并把这一差别绝对化,对混血现象加以排斥,反对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混合,表现出对玷污的焦虑,害怕失去血统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非殖民化是罗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一战后直至其生命最后一刻,他是反殖民主义的。但是,不同时期的西方学者对他的非殖民化思想所持的观点存有巨大差异。正统观点认为罗斯福非殖民化思想源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传统,而修正学派坚持认为罗斯福的反殖民政策有益于美国国家利益。一些西方史学家提出罗斯福的反殖民政策的制定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因素影响。中国学者一般认为罗斯福的非殖民政策是建立在美国国家利益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以后,随着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谋求改变旧的世界体系下的制度安排。一战后倡导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殖民地管理国际化的设想,力图改革或摧毁欧洲殖民体系。美国关于殖民地区的整体政策,直接参与并促进了20世纪的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7.
陈莉莉 《考试周刊》2013,(58):21-21
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美国核心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影片的主要内容与成功因素,分析了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改写的手段和内容的变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帝国主义概念的考析,使我们认识到:“帝国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它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不断地吸收、融合与产生新的认识和见解,并相应地发挥了它们应有的历史作用和理论意义。所以,通过对帝国主义概念的全面了解,可使我们以更清晰的思路对当代西方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取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章群 《集邮博览》2008,(10):60-60
读了2008年第七期中《一套59年前"香港最美丽的邮票"》一文,我想谈几点看法。该文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观点显然不对。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统治,但这并不等于香港就是殖民地。因为,通常意义上的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国统治、管辖而丧失了主权的国家。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行使主权。所以,殖民地概念不适用于香港。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不久,当  相似文献   
10.
:“非殖民化”实际为一中性概念。 2 0世纪英国的非殖民化 ,既是英国在国力衰落的客观情况下做出的务实抉择 ,也是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必然产物。其典型表现是英帝国过渡到了英联邦 ,其内涵涉及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