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偶像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国大陆,“韩剧”似乎又异军突起,正呈现出越来越火的蔓延趋势,诸如《夏娃的诱惑》《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近来播出的连续剧已经抢尽了港台剧和国内同类偶像剧的风头.并随着音像、服饰等消费品的流行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韩流”。 此类偶像剧大多脱离现实生活。但为何又如此吸引现众?韩流何以形成?它是否真如某些人眼中那么可怕和怪异?本文希望通过对这类影视剧的内容、受众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探寻这部分受众真实的接受心理和媒介需求。  相似文献   
2.
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与女性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剧中的女性化叙事方式和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中国观众一种全新的叙述视角。韩剧以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唯美的镜头语言,力图通过浪漫的故事,唯美的女性形象建构一种世俗神话。女性化叙事就是打破以往男性宏大的叙事方式,通过细  相似文献   
3.
陈岚 《新闻界》2006,(2):91-92
从几年前央视夜间剧场《看了又看》到今日湖南卫视大肆推广的《大长今》,韩剧在中国内地也从当初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到了今天风靡电视剧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八小时以外》2011,(9):12-12
从《蓝色生死恋》到《大长今》.韩剧在亚洲的风靡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但少男少女趋之若鹜.各个年龄层的女士也都热衷于此。但凡事一定要注意限度,过于痴迷很可能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危害。前不久,台湾一名中年女子便因为过于痴迷韩剧.昼夜坚守在电脑旁,导致突发恶性青光眼.险些失明。  相似文献   
5.
韩剧在中国的流行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韩剧中呈现的价值观念、女性形象、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对我国女性观众的消费观、价值观、审美观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透过韩剧对女性观众服饰搭配、美容护肤和家居生活三个方面的影响表现,从文化认同、受众的信息、感情、视听需求等角度分析影响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韩剧曾在央视"中国电视剧风云榜"的调查表上榜居首位,经过研究,发现了它的魅力体现在家庭中的普遍生活性,细腻的以当代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实际为原本,轻松自然的基调、高尚的礼仪行为、优美文雅而富有哲理的台词追求类型化中的个性化的情节剧来完成构思。这种制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余莹 《音乐世界》2010,(11):70-71
虽然最近热播中的韩剧不少,但还是听说不少痴迷份子把《原来是美国啊》重复温习了一遍又一遍,真的爱不释手,美男+美女+梦幻+可爱,这些最讨人喜欢的元素集合在一起,注定整个2010年,《美男》都将是难解之毒。  相似文献   
8.
江环 《华章》2011,(31)
2010年前后,多个卫视频道都纷纷播出泰剧,荧屏上的韩剧突然之间被泰剧取代,能够取代雄霸中国20年的“韩剧”,泰剧有何魅力?本文中,作者将比较韩剧与泰剧的异同点,分析泰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韩剧在中国的流行,它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韩两国跨文化传播起着桥梁作用:首先,韩剧倡导儒家传统,易使中国国民产生家庭伦理文化认同;其次,韩剧唯美的表现手法,为青少年量身订做情感大餐;再次,韩剧展现平民化的生活,让中国观众感同身受;最后,韩剧文化创作上推陈出新,迎合中国观众常看常新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夏蕾 《科教文汇》2007,(8S):198-198
本文通过对青年热衷“韩剧”现象的描述与概念性认识和青年的本质特点的把握,来探索中国青年热衷“韩剧”的原因,并理性分析“韩剧”对中国青年的影响——“精神驿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