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许汝贞  魏鹏 《兰台世界》2006,(22):45-46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中华书局出版的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校勘的《读史方舆纪要》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18,(5):85-91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的代表作,著述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警醒谋国者重视地理的军事价值。历史军事地理学思想贯穿全书,在目次和体例安排中均有所体现。顾祖禹又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全书的脉络,分区域论述历代疆域形势对用兵攻守的作用,对建都选址的考量也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因素,兼及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等方面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杜臻、顾祖禹、陈伦炯等学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渤海周围地区的海岸、海岛和海区的地理形势,分析了海口、海港和海道的军事、经济价值,为当时的海防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军事家,且是一位图书编撰家。本文论述顾祖禹在图书编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着重分析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在图书编撰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深为世人所推崇。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中华书局出版的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点校的《读史方舆纪要》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6.
清以来学者以为顾祖禹籍隶无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从现存史料分析,祖禹先世居于常熟,祖禹本人出生地亦在常熟,因而祖禹籍贯应隶于常熟  相似文献   
7.
清初顾祖禹具有丰富的建都思想:认为都城区位的选择虽应考虑多种因素,但地理形势应位居首要;都城选址通常是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综合权衡各种要素而做出的选择,并需要对其不足方面进行弥补,尤其需要以国都为核心做好相应的军事布防;国都的区位选择固然重要,然而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不是"天时"与"地利",而在于"人和",尤其是国力的强弱。这一建都思想具有系统性和领先性,对于当今建都问题的讨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清易代,历史大变故的刺激催促着清初学风的大变化,“经世实学”学风由是而风行。顾祖禹身处变世之交,亲受亡国之痛,他以“人”为本,借军事地理的严密考证,并兼及国计民生的经济地理,旨在经世,致力于舆地实学,实践了清初的经世实学学风,于是有顾氏的传世不朽之作——《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1]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注重反思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学术传统和思维方法,也存在重要关联,尤其是清初历史地理学家在"以史经世"思潮视野下对人事与自然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及对历史变迁之影响所作的深入探研,对于环境史学者而言,颇值得参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