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佩君 《吉林教育》2005,(10):30-30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政治学科教者的“角色”应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这种角色本身对教者的要求是:每一节课都要根据不同课型做不同品牌的栏目,教者的角色地位也就应该随之不停地加以转换,以不同的主持风格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以教者的教学风度和魅力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绪围着你转,积极配合你的教学思路进入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2.
魏晋风度、越文化、唯美主义与鲁迅特定的个性气质、生命体验和文化视野相互渗透映发,从一个侧面造就了鲁迅精神世界的丰富深邃性,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主张和艺术风格。鲁迅以其真挚的生命体验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打通中西古今界限,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世界艺术潮流之间兼容并蓄、颇富个性的择取与再创,体现了中西古今文化碰撞局面中现代文人的独特选择。这种创造性精神本身也成为亟待继承的文化传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陈情表》的最后两句话耐人寻味:"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上表之时,李密"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是发自真心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那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也是出自真心的么?我觉得,"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只能理解为威逼之下生出的"假情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有"护名节,胜功名"之说。当新政权出现时,名士的"名节"是个大问题。对于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内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以饮酒、清谈、哲思、率性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孔融身上有了颇为集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要为魏晋风度在汉末的某些士大夫身上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找一个根据,那孔融正可谓这一风度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之一。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最基本的工具,它直接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的深浅。教师研究教学语言,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的教学风度。但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劣应当有共同的衡量标准。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饮酒疏狂,对此,宋代词人在行为处事上都存在着隐性接受。唐宋词中"酒"的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出现,而是伴随着以疏狂为代表的文人化情感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化素质的青年群体,对美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但拥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大学生不能只拥有外在的形体美,更应注重修养风度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试论教师仪表风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仪表风度具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审美特征.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仪表美与风度美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生命美与精神美的相互交融,是教师形象美与内涵美的和谐展现,是教师群体美与个体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宋末元初临安词人的群体特征及其成因,认为由生活的富足进而讲求生活情调的高雅,由生活情调的高雅进而讲求艺术趣味的高雅,由艺术趣味的高雅进而讲求词作格调的高雅,是此词人群必然的发展趋势。国亡之后,词人群体特征的内涵发生了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