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古为广平卑湿的大陆九河之域 ,今属黄淮海大平原水力资源不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此 ,国家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此工程方案 ,有其可行之处 ,但应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如古代黄淮之间的鸿沟水系及江淮间以巢湖为中心的水路通道 ,历史上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路线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即应予重点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旅游业正表现为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多样化的休闲旅游及个性化的特种旅游需求转型的趋势。从合肥旅游需求转型的表现分析入手,探讨合肥市旅游需求转型的原因,最后针对合肥实际,给出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设施品质等对策,对合肥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4年合肥都市圈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对合肥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合肥、六安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5,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互促共进关系;淮南、滁州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45;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较低,城市物流对促进城市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合肥都市圈平均接近度为0.45。因此合肥都市圈各城市应提升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实现合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合肥市瑜伽健身爱好者诸信息的现状调查,剖析合肥市瑜伽受众的组成特征、目标旨向及其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生活质量追求间以及目的与手段间的内在关联与契合。结果表明:瑜伽符合现代人多方位的健身需求,但其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合肥市中、小学手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近几年手球运动在合肥市开展较好,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为合肥市手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合肥市的城中村改造入手,通过全市的城中村的简单概述,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经济和社会的两个角度,对于合肥市城中村改造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城中村的改造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在最后从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效益引发出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增长、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合肥市跆拳道道馆、俱乐部不断兴建,参加健身的人数愈发增多。这不仅有益于合肥市健身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合肥市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合肥市大众跆拳道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探讨合肥市大众跆拳道运动当前在教练员基本特征、学员基本特征、经营者基本特征等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科学、规范、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合肥市大众跆拳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合肥市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读者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进行总分馆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强特色服务,整合社会资源、转变服务方式与更新服务理念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合肥市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读者服务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孵化器是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科技孵化器创新发展,是目前科技孵化器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介绍战略计分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战略计分卡在科技孵化器——合肥高新创业园有限公司(简称合肥高新创业园)的应用,进而构建战略地图,以促进科技孵化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