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涛 《鄂州大学学报》2004,11(1):10-13,17
关于毛泽东研究中的民粹主义问题,是由国外学者提出而影响到中国理论界的,尤以胡绳于1998年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发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一文而引发了国内激烈论争。该文概述了这次论争的由来及过程,并提出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大跃进民歌运动毫无置疑的又是构成这种民粹主义的一大浪漫而神魔的重要内容。若从浅表的考察来看,这场空前(!)绝后(?)的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政治哲学动力、以几亿工农兵群众为创作主体的全民诗歌大批量生产的运动,似乎只能称作一种狂躁浪漫的精神闹剧;但从深层的考察来看,它就完全不能说是闹剧了,准确地说这个运动自始至终隐伏着民粹主义和新村主义的诗化哲学的魂灵。  相似文献   
3.
This essay argues that a sustained form can be located in the complicated history of populist rhetoric. Despite its chameleonic qualities, the advancement of populism is constituted by alterations in the focus and content, not the structure, of populist activism. This structure, or what I term its argumentative frame, positions a virtuous people against a powerful enemy and expresses disdain toward traditional forms of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and republican representation. I trace these themes through the rhetoric of the People's Party, Huey Long, and George Wallace. I conclude by analyzing the link between populism's persistence in U.S. history and the nation's Founding.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全新理念,它不仅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且必须树立全新的政治文化。因此,就要形成和谐的政治思维,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形成人们的政治常识,并认真区分“公意”和“众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消除“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网络事件中,言论关注的焦点以及立场倾向发生转向的依据是事件双方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这个过程显示了鲜明的对精英阶层的反对与排斥和对底层的崇尚,具有明显的民粹主义思想。民粹主义在当下网络中的存在与表达有自身的特征,其产生的背景是社会转型期国内社会矛盾在网络空间的激化。  相似文献   
6.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12,79(2):232-255
This study involved a rhetorical ethnography and textual analyses of an anti-immigration group over a six month period. I argue the collective engaged in a deleterious form of bordering populism, in which communicators continually attack and praise the same targets. This populism was generated by outlaw–civic shifts between marginalized, outsider stances, and more official, general cultural logics. The group demonstrated a fragile, fracturing approach to a public issue, and local, vernacular practices that are employed to bridge pressures for agitative and integrative movement communication in a pluralistic, globalizing environment. Overall, each of the group's stark rhetorical shifts for and against the government, businesses, and immigrants concurrently crafted and dismantled rhetorical borders, creating an unstable (counter)public forgoing the possibility of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相似文献   
7.
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与权力话语的意识。当前,体现为好事者文化的民粹主义受到许多人的追捧,成为一种网络传播潮流。本文认为,网络草根传播的民粹化导致了传播的非理性,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引发的文化政治对抗心理,而根本的心理根源则是力比多释放带来的。这种网络传播文化可能导致传媒文化的低质化。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中的这种倾向应当引起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吴维旭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28-31,59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选举动员为主要路径的民粹式政治动员模式。这种政治动员模式对台湾岛内民主政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省籍(族群)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的矛盾,选举文化"劣质化",政治内耗与冷漠,对社会的割裂效应。同时所导致的国家认同危机也对两岸统一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东作家张炜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体现在作家对“土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城市/乡土文明的决绝对立,回归野地的生活理想,乡村生活的诗意“狂欢”诸方面。他文本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意义的多指向性和变异性,同时他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还揉杂了山东儒家文化的多种质素,具有本土传统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唯农论哲学是社会和政治哲学。它继承了欧洲历史悠久的农业田园思想,并由于美国的独特性而具有了对商业的倾向性。它鲜明地反对工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现代发展的理论结晶,是美国人调整前进方向的重要坐标。它的发展由盛而衰,但衰而不微,并在当代新经济和新的工作方式中重新找到了立足之地,成为明日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