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厢记》是元代剧坛绽开的一朵奇葩。对莺莺作假予以研究和分析,可以挖掘其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心理:既多情又深沉,既有热烈的追求,又有沉重的负担,进而塑造了一个既矜持而又对封建家教礼法具有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形象,同时这个形象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
元稹的<莺莺传>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接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学史家多以为,张生的"忍情"议论文字会削弱后半篇的艺术价值.其实,<莺莺传>的议论文字,批判了当时的堕落习俗和人心,符合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学艺术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 ,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 ,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 ,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 (崔莺莺 )的故事为由头 ,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4.
《莺莺传》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莺莺传》研究较为冷寂,研究不够广泛、深入,方法单一,主要是鲁迅赞同的北宋王铚所谓“张生即元稹自寓”的观点,影响较大。后五十年,《莺莺传》研究热闹起来,研究的视野拓宽、方法多样,对《莺莺传》的创作时间、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型、崔张离异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所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崔莺莺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相似文献   
9.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女主人公"我"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作者的主观目的在于"情鉴",客观上塑造了痴情女子"我"的动人形象,并且构建了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唐传奇名篇《莺莺传》和《霍小玉传》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悲剧模式,并加入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霍小玉两位女性形象。《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传统题材"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者王实甫以写实的笔法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对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刻画更为成功。《西厢记》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