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华莱士·史蒂文斯的早期作品《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是由十三首短诗构成。学界通常的解释根据标题的字面意思,认为诗歌描写的是观看黑鸟的十三种方式,然而依据作者的"非正式的存在观",十三种看黑鸟的方式,应该是黑鸟在十三种不同场景中的存在方式。黑鸟在组诗里并不独自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与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名伟 《文教资料》2006,(30):157-158
史蒂文斯的诗以意义难解著称,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中的朦胧大师。但是他的许多诗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艺术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人的诗意想象力如何反照并改变现实。  相似文献   
3.
4.
史蒂文斯对秩序的追求是学界的热议话题,但他对混沌的求索却鲜有研究。史蒂文斯赞同勃拉克与毕加索的美学观,强调艺术诞生于混沌,建立在毁灭的痕迹之上。这是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僭越。他诗中体现的混沌与秩序的辩证与其“现实与想象情结”异曲同工,是一种不断毁灭又重生的诗学体验。死隐喻构成了我们的语言与观看世界的基本方式,它们曾经是鲜活的、诗性的、有洞见的,但在僵化后却又暴力地遮蔽了世界,切断了人与世界亲密的连结。诗人通过“去创造”,不断消解僵化的秩序,回到混沌,以创造活隐喻的诗性体验,增强我们对现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陈泽灵 《英语广场》2023,(10):16-19
“陌生化”一词多被视作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或现象,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对应“自动化”概念。文学的作用就是打破生活给人造成的过度自动化,恢复现代人感知的敏锐性,使人能够真正体验原生态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作者使用陌生化手法的目的。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其实非常常见。本文以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篇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译者如何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通过一系列技巧和策略在译作中再现,使得目的语读者也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