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三昧》2008,(1):21-21
1999年元旦,所有的<南方周末>读者都被深深打动着:"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我们无言与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篇充满温暖和关怀的新年献词,把尊崇关爱、平等、正义和尊严的传媒理想张扬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2.
图书是文明的一种载体,是对情感的期待,对智慧的尊崇.然而,图书并不永远是文明旗帜下的一块丰碑.它所承载的有激越和壮烈,也有悲怆和消沉,有慷慨如歌,也有寂寥如水,它可以是铭刻时代的"史记",也可以是刺破江湖的"吴钩",它可以是粉饰太平的"后庭花",也可以是悠然自得的"桃花源"??在图书的长卷中,所谓的英雄和宵小,都会有一席之地,所谓的长啸和短叹,都会成为揭开历史的钟鸣.由此,图书便拥有了一种独立的个性,或者说,它拥有了独自解析文化和文明的特别权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英国19世纪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织工马南》为例,分析了爱略特的宗教观,指出该小说体现了爱略特的宗教尊崇思想和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并指出爱略特的宗教思想和她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于崔与之词,南宋以迄近代的评论似乎都不曾涉及其词史地位的判定。但到了现当代,建立在崔氏《水调歌头》基础之上的"粤词之祖"说几成定论。对崔与之词史地位的认定,主要是认为其代表作豪迈雅健的词风对后世广东词人影响极大,这明显与当时国内普遍崇尚伤时忧国价值取向的文学批评风气有关。事实上,基于种种非文学因素积淀而形成的读者尊崇,与相关作家文学史真实地位的判断之间,往往存在隔膜,即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全裸露过程,经常是其经典作品的非文学价值渐渐凌驾于文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尊崇与文学史定位之隔离的制造过程。泯除或者解构类似的隔膜,检讨和反思类似的文学批评史现象,可以为探寻文学批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杂采先秦百家,其渊源所自向来难以确指,但历来人们所论,多局限于其与《荀子》的关系而忽略了《外传》对其它各家的采纳,尤其是《韩诗外传》体现出的鲜明的尊孟倾向,目前鲜有论及。了解《韩诗外传》对待孟子的尊崇态度,这不仅对把握《孟子》在韩婴学术构成中的分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理清汉代诗学渊源、重新考查孟子在汉代诗学承传过程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眼中,关羽是忠臣义士的代表。封建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一个忠于朝廷的典型,因此忠成为关羽被统治者尊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代画像石刻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神灵的崇拜,来源于对圣贤的尊崇,来源于生产、生活。剖析汉代画像石刻创作灵感的来源,有助于了解汉代先民们的精神意识的延展和生产、生活的变化,有助于鉴赏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的纯朴美。  相似文献   
8.
佚名 《发明与创新》2014,(12):61-61
正值华盛顿特区的早高峰,大家形色匆匆,准备搭乘地铁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一位身着牛仔裤和长袖T恤衫的男子在靠近地铁入口处的某个垃圾桶旁站定,拉响了小提琴。近一个小时,他拉了6首曲子,共有1097人从他身边走过,其中7人短暂驻足聆听,琴盒里共收到52美元。  相似文献   
9.
孟繁勇 《兰台世界》2014,(11):12-13
清代宗室允禧贵为皇子,才华横溢,却虔诚尊崇佛教。允禧的经历在宗室文人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皇室成员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清末尊黄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华夏文化》2001,(3):10-12
清末革命派尊崇黄帝的现象始于1903年,终于1912年,几乎与辛亥革命时期相始终。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辛亥革命,以及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