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里森的《天堂》刻意描写了两个性别对立的社区:作为父权中心的鲁比镇和修道院。本文以"身体叙事"为论述角度,剖析小说中修道院妇女怎样利用自己的身体实现其主体性,怎样对身份进行改写,并重获身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以在白人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黑人男青年为主角,揭示了白人文化对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认可,与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与戕害。小说通过反映女性和自然的共同命运和有机联系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还将主人公的成长与他对自然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相结合,不但给成长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是生态小说和成长小说的完美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善于将美国黑人的现实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反映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本文从原型批评视角探讨莫里森小说主题中神话原型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的上映,关于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又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根据玛雅预言的说法,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到时人类真的会遭遇玛雅预言和美国大片中所描述的灭顶之灾吗?玛雅人真的能够预测未来吗?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浓郁的黑人文化底蕴,再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文化、父权等的压迫和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奴隶制、文化及父权社会对黑人女性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姚佩芝 《教师》2012,(5):115-118
本文从总体研究、作品研究、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近三十年有关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有待阐释的空间。本文认为,莫里森研究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莫里森作品的翻译和介绍;②避免重复研究,积极创新;③国外最新研究资料的翻译与更新。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表现出在白人文化的统治之下黑人审美被异化的现状与过程。其中不仅有黑与白之间的对峙,也有男与女之间的疏离,深切地表现了后殖民文化的质态。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融合了飞翔、受压抑的妇女和爱等主题。文章试图阐释这些主题,进而揭开莫里森写此小说的真正意图:黑人要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互爱自救。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