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办好专科类高校学报的关键是要标新立异,在新、特、识三个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赵树理方向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中的命运。本文认为,赵树理方向作为我国一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尤其是他坚守民族化审美倾向的努力,追求通俗化、大众化风格的实现,争做文摊文学家的民间情怀等,即使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讳言,赵树理方向也必须受到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如拒绝“欧化”的封闭性心态,缺乏深度的平面化展示,囿于民间立场的狭窄视野等,都是应该进行调整修正的。唯有如此,赵树理方向才可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永葆青春,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倔强的性格,那就是始终要拥有话语权,这种性格显现的方式历来不同,但对于现实的热情与关注却是几千年来不变的核心,始终不绝如缕、极其顽强。苏轼与赵树理就是不同时期杰出的代表。然而近些年,这种精神却有所萎缩。  相似文献   
4.
《三里湾》是赵树理为了相应上级号召,配合农村互助合作工作的开展、扩大而创作出的作品,为响应这一主题,《三里湾》中的风景也呈现出独特的姿态。这些风景蕴含了大量的政治隐喻,作为权力象征的旗杆院,作为社会主义风景展现的"三张画",还有始终在场的劳动者——人。这些风景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对时代的认知和自身的倾向,从这一立场,能进一步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赵树理、高晓声都是描绘农民生活的杰出作家,他俩都传承民间艺术,代言农民利益,为时代立传,致使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在获得鲜明个性的同时又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堪称同气相求,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6.
一字成诗为文,似大海遗贝,光彩熠熠,别有一番艺术魅力。你看,一字能写诗,一字能作文,一字能回信,一字能撰联,一字能作嫁……品读这些奇妙有趣的一字文,如嚼橄榄,回味悠长。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写好誊清作文便完事,批改打分是老师的事。结果呢,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马马虎虎翻看,绝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分数,不能耐心咀嚼老师增删改动的用意,也无心真正理解和消化批语。针对这种事倍功半的作文教学现状,如何走出这种教学误区,已成为语文老师亟需探幽开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9.
90年代赵树理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文化与文学的链接、对话;比较视域更为广阔,视角更为丰富,站在“世纪”的平台上审视、反思赵树理现象;创作研究量多质高;宏观研究成果突出。赵树理研究渴盼新的研究话语和建立新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规定了一个国家未来数年的文学艺术秩序、标准和原则,在社会革命体制的调整与重构期,赵树理应运而生。他把农民作为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并将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文学视域里。但我们研读赵树理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创作实践与《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内在精神少有契合而多有错位。这种不容忽视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及其作品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