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假玄立论以无为归——释道安佛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2.
高方 《传媒》2015,(13):25-28
襄阳,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这里不仅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魏晋隐士司马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文学家皮日休、北宋书画家米芾、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历史文化名人,而且今年的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于此.  相似文献   
3.
释道安访经问道,看《综理众经目录》的形成;从僧佑《出三藏记集》的编撰,看《综理众经目录》特点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闻播报     
《出版参考》2014,(9):37
正《堂堂正正一辈子》签售会在京召开本刊讯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堂堂正正一辈子》"家风正,国风清"新书签售会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行。签售会上,作者冯承平、海燕谈到,"天下第一联"——弥天释道安;四海习凿齿,出自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和高僧释道安的口对,大意是:我(释道安)是天下闻名的释道;我(习凿齿)是四海皆知的习凿齿。源于此联,冯老师开始研究习氏家谱,但却只研究到习凿齿第58代孙习宗德,因为第59代就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习仲勋。习近平总书记在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说到:"我父亲就是堂堂正正的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习凿齿和释道安都是精通儒佛道的学问家。在道安到襄阳之前,他们对儒佛道理论都有一定的造诣。习凿齿在邀请道安南下襄阳的书函中,对弘扬佛法的环境营造,对如何把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道文化结合,以及如何加强僧团管理等,都提醒过道安,都有明确的建议。对道安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安到襄阳后,两人共研佛理、互相吸收、互为借鉴、互相解释,两人成了学术交流的亲密伙伴。  相似文献   
6.
降魔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佛教弘扬这一观念的载体有多种,其中就包括降魔变文和檄魔文。相对于敦煌降魔变文,檄魔文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经过详细的文献考辨认为,《弘明集》卷14《檄魔文》之作者当为十六国时期的释道安,《广弘明集》卷29《平心露布文》的作者是唐初沙门行友。这些檄魔文是研究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冀州,一座正在崛起的古城,是东汉良将邳彤、两晋高僧释道安、北魏著名女改革家冯太后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她坐落于宽广平坦的冀南大地上,濒临华北平原第一个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的衡水湖,106国道穿越而过,北依京九线第一大站——衡水站,交通便捷。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代佛教讲经仪式,学术界讨论已详,但对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却罕见研究。本文依据现存资料及唐代讲经仪式,对释道安首创的讲经仪轨的诸环节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洋为中用",以王弼的"贵无派"玄学理论解释佛教般若学,创立本无宗。形成了一种既像印度的般若思想,又像中国的玄学思想;既不同于印度的般若思想,又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印度般若思想和中国《老》、《庄》、《易》思想的合流。道安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与在襄阳创立的荆州学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源于襄阳,成于襄阳。  相似文献   
10.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