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889篇
科学研究   475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726篇
文化理论   115篇
信息传播   174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450篇
  2010年   1117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021篇
  2007年   906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696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普世价值”思潮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和工具。其在内容上具有欺骗性,在传播上具有隐蔽性,极易对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消极影响。重新审视西方“普世价值”,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共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增强网络思潮引领意识,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破除西方“普世价值”思潮影响的有效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2.
3.
王杰教授主编的《美学》是适应新的美学现实和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立场,主张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它还在继承原有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阐释,并引入新的美学研究观点和资源,尤其是人类学资源的引入更有价值。因此,该教材具有更好的教学适用性和研究性导向。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德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求教材编写在党和国家的要求、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精神世界。同时,在当今价...  相似文献   
5.
6.
7.
文中就新时代的青年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展开了阐述,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思想史的经验表明,对于来自域外的文明,中国并不惮于接纳。只是不论何种文明,都必须完成中国化的改造,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无不如此。完成中国化,就可以落地生根;拒斥中国化,只能是过眼云烟。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思奇与叶青之争,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河中一个极小的浪花,但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原点,其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我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革,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厘清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意蕴,它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而人的需要说到底是人发展动态过程的现实反映,立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解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能为其找到哲学的理论来源,也有其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升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与哲学之间一直存在天然的关联。同时,任何哲学思想都源自对人类发展和民族生活的解读与深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长期熏陶与孕育,并逐渐呈现出民族样式、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文章首先对民族精神与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实践观与务实精神、和谐观与和谐精神、价值目标与人文精神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互鉴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借此揭示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