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史》一书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29次,在考察“中国”一词含义的基础上.得出高丽人“中国观”的两个特点,即以汉族建立的政权为正统,称为“中国”;同时称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中国”。并分析形成高丽人这一“中国观”的原因及高丽人使用“中国”一词的依据。同时,高丽人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称为“中国”,反映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
略论唐传奇对正统文化的背离与修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冲决史传传统的束缚,完成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历程(无其名而有其实),可以见出它对正统文化某种程度之背离。这种背离,不仅体现在它的“作意好奇”、“尽设幻语”方面,而且在于它的描写题材及人物的新变、文学创作方法的自觉实践和文化功能的转换上。由此而在实际上修补了正统文化禁锢、压抑人性,限制文学独立发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论易代修史     
易代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种重要而极富政治意涵的史学现象,而历代的“正史”修撰正是这种现象及其意涵的典型表现。它从班固断代为史开端,中经唐代官修正史的型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它呈现出三种趋向,即从私修走向官修、从个人修史走向集体修史、从追求“成一家之言”到突出皇权正统。易代修史除了存一代之史、正一代得失的旨趣之外,还注重为易代之际的文化秩序构建历史观念基础,从对治统和道统谱系的书写之中完成易代阐释,建立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4.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将《新五代史》置于卷帙浩繁,风格卓异的中国历史著述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和观照,凸现了欧阳修历史写作所体现出的既有春秋笔法,史记风范的精髓,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自为一家的新范式,以及他所秉持的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的批判精神,对历史人物的源自儒家传统的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6.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7.
As today's digital applications hold our gaze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ubiquitous, it is easy to dismiss the previous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that provided yesterday's creative opportunities. Photography has been revolutionised by digital capture and transmission in the past decade.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re is a digital orthodoxy in education, which has democratized and engaged increasing numbers of students, and has had a particular influence in A Level Photography. Over the past decade many traditional darkrooms have been replaced by computer suites. My concern is that if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with the facilities to teach film are forced to convert to a singular digital mode, we may be throwing the negs out with the bathwater. 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at I have undertaken at a 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 in England. It explores students' attitudes to learning Photography with an artistic curiosity, which includes experiential learners, and those that eschew the digital age who are content with the organic variety of analogue learning that film offers. They make their own case for maintaining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through hybrid activity that embraces both media, for a multiplicity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media that are not limited by any orthodoxy, digital or otherwise.  相似文献   
8.
明朝灭亡后,由于生存困境和思想矛盾,遗民文人的出入选择变得更为艰难。个体生存和道义坚守的矛盾表现为文化选择的困惑,比较典型的是屈大均的逃禅和归儒,归庄、傅山、吴嘉纪等人在生存困境中对不朽信念的坚执。以传统儒家精神为内核的道统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支撑。顾炎武希望以名教挽救世风,黄宗羲以私欲对抗腐败衰朽的君主制,恢复道统至高无上的地位。王夫之将道统置于治统之上。清初儒家风雅诗学的复兴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道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 ,其中儒家、道家与墨家的价值意识是对立的。道家随顺自然 ,儒家推崇伦理 ,墨家则崇尚功利。儒家从中蕴发出以伦理为核心的道统思想 ,坚信人性本善是它的内在根据。宋明理学还规定了道统思想的基本内容。但宋明理学把道德意识客观化的做法必然导致道德异化。儒家内在超越是以其仁心本性作为它的人性基础的 ,这样它就不得不把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合而为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儒家道德主义的批判而把它整合为现代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民初的"定孔教为国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康有为等人首次提出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因民初的道德危机获得一定支持,但最终因进化论引发的科学主义的冲击而失败.此运动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在近代转型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