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从忧郁爱情诗和流浪人心态历程两个方面,分析戴望舒诗歌忧郁、迷茫、痛苦的情思特质.这作为三十年代都市知识青年共有的心态写照,诗人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接通了与西方象征主义在生存经验层面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漂泊意识。现代作家徐訏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精神漂泊者形象,抒写了他们人生的失落与困惑、孤独与幻灭、顽强与执著、超脱与皈依,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执著探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漂泊意识.现代作家徐(訏)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精神漂泊者形象,抒写了他们人生的失落与困惑、孤独与幻灭、顽强与执著、超脱与皈依,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执著探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董迎春的诗集《漫游者之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现代性的诗学写作,二是对"孤寂学"的文本阐释,三是表现了神圣而沉重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也现出了19世纪波德莱尔提出的"都市漫游者"。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等是"都市漫游者"最积极的实践者,而施蛰存、张爱玲等作家则赋予了"漫游者"以灵魂。"都市漫游者"特征不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叙事技巧、思维模式上,这种新的都市意象的形成潜藏了一定的价值观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萧红在其一生艰难坎坷的漂泊生涯中,以女性作家与社会弱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视角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对中国社会长期存留下来的社会积弊及对底层人民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虐杀。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对底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平民人物以及他们的不幸与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爱和抗争,表现了作家心灵历程中对人类精神自由、平等、和谐的向往与追求。萧红创作中的生命体验、情感激流和历史感悟,代表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中国文化人不可规避的对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层冲突的思考及文化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