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5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李白《月下独酌》不同英译本在形、意、神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表明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译的,只能是创造性的移植;但这种创造性移植也有一个原则,即“力求近似”,在形式与意义近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文章旨在找出中诗英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方同舟 《武当》2008,(8):21-22
心意是勇者的武术,心意永远属于那些勇者。此处的“勇”不是体现在暴虎冯河的勇,更不是“有勇无谋”的勇,而是指有智谋、有勇气、有气概的“勇”。那些猥琐小人是永远学不了心意的,因为心意拳的气势决定了一切。  相似文献   
3.
山风 《甘肃教育》2011,(4):96-96
前不久,我有幸观看了中央民族乐团来兰的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曲目丰富、份量颇重。首先上演的是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这部由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作品,曲调气势雄浑,节奏铿锵有力,表现强烈且充满活力,是一部既好听,又有时代气息的佳品新作。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5.
徽州区域历史上出现过天都、新安、黄山画派的称谓,是后人为了研究之需要,根据那个时代书画艺术发展盛况、成就的客观存在,研究者推理立论,为了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而发现并加以命名。 任何画派都不过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也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淡化消沉。后人的责任是在分析研究他们的特点,总结‘经验,吸取精华,这既具有借鉴作用,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第一方面是从人物外貌的再现角度分析,比较了黛玉,迎春的形象刻画。第二方面是人物对白,和语言风格的再现。选取了宝玉与袭人,宝玉与黛玉的两段对话进行比较。第三方面分析人物称谓的翻译。选择分析了王夫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尤其是线条,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富有韵律感、力度感和节奏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中国画的造型主要部分和灵魂。它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替代的。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它自身独道的优势,正不断发展;但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前进。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中国画教学效果,很多专业院校将临摹课与写生课结合开设,但受西方写生课的影响,中国画写生课在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中国画写生的重要性,中国画写生与西画写生的不同本质等方面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影响广泛的长久性是形成鲍照乐府诗歌神韵之风,俊逸之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的古诗词,表情达意言简意赅,诗画结合意蕴悠远,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古诗文的诵读要求。在实践中,中高年级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诵读活动,积累了许多经典诗文,孩子们多能口诵心维。但是这种诵读活动重在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