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作为激进环境哲学派别之一的生态女性主义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在其由草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中,既产生了一些重大的理论,又富于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它阐释环境问题的视角独特、建构环境文化的强劲力量、对环境问题文化根源的深沉追问等都显现出极为重要的世界意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激进",它的理论自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反思。本文力图通过对其产生的复杂背景的概要介绍,对其发展阶段所进行的简要梳理,以及对其存在问题所给予的检视,旨在对国内学界的深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人权思想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早在资本主义萌芽之初,人权思想就开始酝酿,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熟。文章着重对近代西方人权思想的起源、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表述,并对近代西方人权思想的利弊,进行了粗浅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高中学生混乱的审美取向、高中审美教育的缺失状态,江苏省淮阴中学研究思考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实践了六个方面的认识,形成了六项研究预期,期望担当起普通高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责任,寻找"危机阶段"审美培育的良方,重构合乎审美教育规律的教学生态,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而且是一位精神巨子,他令人惊叹的精神能量激起了笔者不可遏制的探索兴趣。笔者与他文化背景不同,但能努力达到深入理解,因为人与人具有相同的心理结构,通过一个人的表达能够准确地理解这个人。笔者历时12年,沿着'依据文本世界再现生活世界、探究精神世界'的路径,以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实地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得"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得"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对“此在”与“存在”的关系探讨上.海德格尔的方式类似于儒家的性宗。在对“此在”意蕴整体的探讨上,海德格尔的方式类似于佛家的缘起。虽然类似儒家,“此在”没有良知自体,故无法通达天道;虽然类似佛家,“此在”执著于氤氲之相,故无法领悟性空。海德格尔用非分解的方法探讨“此在”,但囿于现象学的方法,不能彻底。“此在”只能聆听“存在”朦胧的呼唤并不断接近“存在”,却永远无法盘面“存在”。  相似文献   
8.
竹林七贤得名的缘由、过程,竹林七贤的性质和领袖等基本问题都是应重新探讨的问题。竹林"七贤"的由来不是《论语》"作者七人",而是汉末"七贤";竹林七贤的得名经历了从竹林之游、竹林名士到竹林七贤的历史过程;竹林七贤是在阴谋集团篡国夺权形势下知识分子避世隐居的集团,七贤的中心是嵇、阮、山三人,而领袖是嵇康。  相似文献   
9.
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叙述了从一次不经意间的个别辅导,引发了暴露错误、放大错误、经历错误直至改正错误的一次教学改进行动,这样的教学改进行动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以温州龙舟民俗文化的缘起、发展历程及嬗变为切入点,对温州龙舟民俗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透过龙舟民俗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之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温州龙舟民俗历经千年的洗礼、嬗变,也具备了现代龙舟运动的现实意义,将会为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