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古称哀牢、永昌,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繁盛的驿站,由于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逐渐成为蚕桑养植加工的重要基地、丝绸等纺织品的重要出产地.  相似文献   
2.
孙素珍 《辅导员》2014,(10):62-63
我们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一小学地处永昌堡,这是一个有着450多年历史的抗倭城堡。堡内保留着一座座古老的民居建筑、桥梁,流传着一个个古老的英雄故事。永昌小学就坐落于城堡的北面,始建于清光绪30年,即公元1904年。百年来,这所百年老校已培养了一万多名学生,其中更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如中科院院士孙大业、国防部医学博士王建崇等校友。  相似文献   
3.
肖正伟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3):12-15,20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入蜀建国后,正值南中越嶲(今四川西昌)、牂牁(今贵州)、益州(今昆明)、永昌(今保山)4郡叛乱,于是诸葛亮率军南征"四郡",史籍只说"三月出发"、"五月渡泸"、"十二月回成都",其路线不明,有的史家认为没有到过永昌(今保山),有的史家认为有可能到过永昌,根据今保山存在着大量的诸葛亮到过永昌(今保山)的遗迹传说,以及有关史料,并进行考疑和推断,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甫世系研究表明,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学者杜预,为杜甫第十一世先祖。本文结合嘉庆本《永昌县志》考证认为,杜预四子杜耽及其子孙,在西晋永嘉初年,曾流寓甘肃永昌,前后历时近70年。前秦苻坚克凉州之后,杜氏子孙重新回到祖籍关中地区。杜甫先祖流寓永昌的历史,是前凉时期中原流民避难河西的鲜活个案,对五凉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1998年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兼并改制,并入了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在总公司的领导和帮助下,公司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0余年来,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人员的潜能得到了极大发挥、员  相似文献   
6.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7.
于晓红 《下一代》2014,(11):18-18
前不久,国家国防教育办副主任庄国祥、干事柏毅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于淼一行到丹东市永昌街小学对永昌少年军校"红领巾与迷彩绿"特色国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及视察。沈阳军区政治群工处处长杨宇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盖成立,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周新宇,省国教办专职副主任吴春海;丹东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英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宏,市国教办主任刘忠伟以及振兴区区委书记刘焕成,区委副书记刘希明,区委常委、区宣传部部长隋江和区教育局局长杨芳,副局长刘显东等陪同视察。  相似文献   
8.
故乡总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那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童年生活可以让人们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值得回味的,因而故乡也总是最可爱的。我老家的那条弄堂就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云南明代文学家张含,出身官宦,少年得志,20多岁获得诗名.中举后却七试春闱不第,退居家乡云南永昌,将一生精力放在诗歌创作和文化传播上,对云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若从西部大开发对外宣传保山或开发旅游文化的角度考虑 ,似乎在初级阶段“哀牢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哀牢文化”对外宣传成定势后 ,再逐渐推出“永昌文化”。但不能停止对“永昌文化”的研究(因为永昌文化的研究内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