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候、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2.
二哥决心走进深山的时候,有人说二哥是为了守侯母亲的坟墓,他是位孝子,不忍心将母亲一个人留在山里;也有人说二哥当了十年干部,尝尽了官场“心累”的滋味,躲进深山过起了陶渊明般的隐居生活;还有人哈哈一笑说二哥进山也不过图几个看山的钱罢了……总之,二哥进山的事实如日薄崦嵫一般无法抗拒,把全家人的期望砸得粉碎。  相似文献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着陶渊明的这句诗,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有时,我也想隐居。  相似文献   
4.
枰中侠侣     
第十七回一箭封喉称侠客两度传闻费猜疑 上回书说到众女子弈棋为乐,忽闻晋胡子报警之声,知是官兵来袭,不敢怠慢,赶紧收拾.四女中,婉云有孕,小梅内伤未愈,怀远让秋妍花枝照顾婉云,自己来背小梅.小梅怎好意思?秋妍把她连拖带拽,弄到怀远背上,说别磨叽了,赶紧的.因为要走小路,马车只能丢弃,崔头大柱扛着包袱,带着金银细软,众人按小梅说的方向,立刻转移.原来晋胡子当年隐居此山时,就看好了退路,吩咐小梅,事急时可投西南而行.  相似文献   
5.
刘长卿 《初中生辅导》2011,(32):50-F0004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16-17
[闲言碎语] 据说东晋时最流行的做法是到幽美的山林中当一名隐士,显得自己低调又有深度,还能赢得粉丝们的崇敬和敬仰。那些想遁世、想成仙、想研学的学者,或者有强烈审美需求的特殊群体,通通到大山里隐居起来。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也当起了隐士。他把房屋建在人们聚居的地方,在门前栽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古语说“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颇留意于金圣叹事迹史实的考索,于其诗集《沉吟楼诗选》中,注意到有何善卿生日》七言律二首(见次页书影)。丁善卿其人,未见前此研究金圣叹者涉及,从诗中仅可看出:1.生辰在深秋,2.为隐居学道者,3.其子学业有成,4其妻似已去世。至于其乡贯、生平、年龄等,则不得其详;翻检有关明清人物传记资料工具书,也未见可资查考的线索。然熟悉金圣叹遭遇者皆知,在十八请生同赴难的“哭庙案”烈士名单中,有两位丁姓者。据乾隆年间吴县顾公婆《丹午笔记》(有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行世)所收清初无名氏撰《哭庙异闻》(此系《哭庙异…  相似文献   
8.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9.
简单人生     
美国哲学家梭罗为了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登湖畔隐居。一张床、一张木桌、三只凳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隐居期间,他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的世界里,独自思考着人类该有的生存状态。他说,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无需用钱购买。  相似文献   
10.
清代画家张赐宁(1743-1817年),字坤一,号桂岩、十三峰老人、富春山樵、北海外史,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初游幕于江南,后官通州管河州判,晚年侨寓维扬(今江苏扬州)。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无所不工。笔墨爽健,苍秀浑厚,超然拔俗,不拘旧法,气魄沉雄,与罗聘齐名,雅近石涛。他的画对后世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