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P”是目前人们对他们最时髦的简称,即“Internet—CoPY—Paste”,更有人因此称他们为“无冕贼王”,因为他们是不需要技术,不需要文采的网络搬运工。他们就是网络编辑。  相似文献   
2.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5,(10):47-49
摄影的生成与成长,它以记录性、瞬间性的特征.求真、求美、表现、再现、叙事、抒情,寻找有意义的瞬间,等待有意义的瞬间,凝固有意义的瞬间: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愉悦人们,又因普及性成为人民大众的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种族文化冲突中黑人女性的生活和独有的感触与哥特式文学相结合,创造出名作《宠儿》。本文从女性哥特的角度,通过女性复仇﹑封闭的情感世界和道德探索的自我定位三个方面来获得对母爱与女性题材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职场“宠儿”需要多方面修炼 在线专家:中华英才网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贺佳波先生 狐狸:职场“宠儿”一般都是有高人罩着的哦,如果上面的高人跳走了,该怎么办?走人?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名作《宠儿》可谓象征使用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独特的象征手法体现在场景、事物、人物等多方面,在故事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这些象征的使用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也反映了作品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黄敏 《海外英语》2011,(10):266-267
宠儿》是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杰作。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压迫下的悲惨生活以及奴隶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并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坚强不屈的黑人女性形象。该文分析了小说中以贝比·莎格斯、赛斯、丹芙为代表的祖、媳、孙三代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的过程,并揭示了黑人女性意识觉醒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艰难的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对前人自我意识探索的传承和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朋友又来信了,语调很凄婉。信中写道,“开始来的几天,我坚持每天写日记,把生活的艰辛看成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一种人生的乐趣,现在我不写了”“有一天我会麻木的,我等待着这一天,它将是我快乐的开始。我希望有那么一天,因为我是多么希望我能幸福啊!”读完信之后,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给他回信。  相似文献   
8.
小说《宠儿》描述了美国黑人挣脱奴隶制阴影、成为真正自由人的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认为它揭示了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唤醒了黑人缺失的记忆,还原了其主体风貌,对黑人主体建构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农民有着了解讯息、掌握科技、发家致富的迫切要求,而文化素质的落后,使得有着声画对位,视听兼备优势的电视媒体成为农民的“宠儿”。电视成为农村担任促进信息流通、传播文化知识、倡导现代文明责任的最佳“人选”。对农栏目有着众多的收视群体,如果办得好,称对农节目为“长寿节目”是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0.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