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8篇
科学研究   72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省金坛县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就是<说文解字注>,这部书凝结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极大限度地挖掘了<说文>的价值.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汉字本身的特点,研究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真正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文字学理论.在理论上继承、完善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段玉裁在文字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 ,无不与“四王”联系在一起 ,四王为王时敏 (15 92 - 16 80 )、王鉴 (15 98- 16 17)、王(16 32 - 1717)、王原祁 (16 42 - 1715 )四人的合称 ,他们在绘画上以前代大师的遗法为准绳 ,有清晰的师承轨迹 ,在笔墨上以功力见胜 ,在精神上把高度的感情和高度的理智融合于“中和”状态 ,他们共同得益于董其昌的艺术理论 ,共同标立一个画派 ,除风格艺术主旨相同外 ,还有较深的朋友、师生、祖孙等渊源和亲缘关系。在清朝二百多年中一直被奉为画风正统 ,广泛尊崇师法 ,影响相当深远。一、王时敏 ,字逊之 ,号烟客 ,晚号西庐…  相似文献   
3.
袁枚:美人诗     
说起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袁枚(1716—1797年),那可真是大大有名。他是著名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有《小仓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在位久且享寿高者,南朝的梁武帝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位48年,活了86岁,除了清朝的乾隆帝之外,恐怕再无他人可比了.但是,关于梁武帝一生的所作所为,是非功过,学术界讨论得不多,人们知晓其人的也不多.  相似文献   
5.
本是刘熙载(1813—1881)为自己的诗杂集《昨非集》写的序言。该集共四卷,收在《古桐书屋六种》中。刘氏是重要的艺理论家,他的名《艺概》,也在这《古桐书屋六种》之中。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运作,清朝统治者在湘西积极倡导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以广设书院、发展义学等来发展民族教育.通过中央与地方的积极互动,湘西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新学的兴起,奠定了湘西民族地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周敬国 《知识窗》2006,(12):26-26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在国际交往或国家举行隆重纪念性活动时,演奏国歌已成为一种惯例。我国清政府也模仿西方的做法,曾派人赴英、法、俄等国考察,为应付国际间交往草拟国歌的词、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清末"新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改革是晚清"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的部分,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10.
论《浮生六记》的情爱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恋情美、性爱美、相思美、情趣美、至爱美等方面,对《浮生六记》的情爱美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的积极本质力量和人文精神。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