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28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教育   28594篇
科学研究   6788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146篇
综合类   1524篇
文化理论   438篇
信息传播   58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846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863篇
  2016年   977篇
  2015年   1594篇
  2014年   3185篇
  2013年   2697篇
  2012年   3028篇
  2011年   3021篇
  2010年   2645篇
  2009年   2770篇
  2008年   3202篇
  2007年   2690篇
  2006年   2158篇
  2005年   2038篇
  2004年   2228篇
  2003年   2194篇
  2002年   1737篇
  2001年   1417篇
  2000年   870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舆论态势的生成遵循从话题出现、舆论联动、整合引导到作用于现实的一般机制,同时伴有舆论异化现象。对此,可从监测预警、设置议程、交互反馈、把关引导、创新策略等方面进行改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舆论态势。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使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加快,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学校规模也日益扩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生管理与党建工作的双重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两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更好的融合途径,希望以此提高我国人才质量,为国家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谷丽  梁茜  贺敬辉 《科学学研究》2023,(10):1854-1863+1886
由知识产权管理向知识产权治理转型的探索,既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中的需求牵引,也是知识产权治理理论中需要突破的瓶颈,而知识产权治理首当其冲的是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问题。本研究从过程管理视角出发,将知识产权治理分为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个环节,通过政策文本以及多案例扎根分析,挖掘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各个环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治理的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各环节之间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嵌套的,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及相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异质性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19年省际专利权转移转让数据,构建了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网络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内生演化机制。结果发现:(1)中国省际技术转移关系日益密切,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但省份间的互惠性有待提高。(2)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存在结构依赖效应,省份间的聚敛性、传递性以及闭合性特征明显,但省份间的积极性有待提高。(3)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存在时间依赖效应,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本研究推动了对省际技术转移的认识,对加快构建国内技术转移大循环新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概述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和创客教育及其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信息生态方法论的创客教育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当前国内创客教育困境的解困机制,并结合重庆师范大学文化传媒众创空间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爽 《今传媒》2020,28(5):92-93
基于传统媒体而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随着媒介形式的变革,其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对莫雷事件的舆论分析,通过解读"沉默的螺旋"的悖论,分析促进双向螺旋对抗的关键因素,以此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双向螺旋的对抗条件。  相似文献   
7.
8.
9.
以社会控制理论的方法探析先秦射礼的社会治理行为,认为:基于权威关系、核心利益以及情感号召基础上的强制、交换、动员等社会控制要素,在从大射仪到乡射礼的社会治理路径上存在着不同的分配与行使机制。"君与"的大射仪通过意识形态的施压、推行"知识体系"和树立"模范"标杆为强制手段,以"身份"和"资本"交换贵族的"中"与"忠",结合内在动机的激励式动员,达成了表彰"国家意志"的准集权式强制型治理形态;而"君不与"后的乡射礼则是立足政策规范,以"兴贤能"的号召、塑造"社会背景"以及引导自我操控等动员形式为举措,辅之以"禄仕"和"射义"作为民众"道德"与"君子"的回馈而实现的体现"地方行动"的分权式动员型治理风格。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行动",先秦射礼践行了一种准集权式的强制型与分权式的动员型治理共生共存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