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1月,我到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邮购科当练习生,开始接触到了许多社会科学和进步文艺新书。其中邮购读者要求购买最多的一本书是艾思奇同志写的《大众哲学》。而凡是购买《大众哲学》的读者,又往往都再买一本艾思奇、郑易里合译的《新哲学大纲》,因而郑易里的名字,也为大家熟知了。我那时未见过易里同志,但每当我拿起那本厚厚的28开见方、装帧精美、用重磅木造纸印制的封面上再蒙上一张玻璃纸,因而发出光亮的《新哲学大纲》时,我心里就在说:郑是一个大作家。我到社不久,“七君子”事件发生,社长李公朴先生也在被捕七人之中,读社顿时陷入…  相似文献   
2.
陈原  朱农 《出版史料》2006,(3):41-43
今日看到《艾思奇文集》第一卷,很高兴。毕竟我们能用最好的方法来纪念当代的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了。我以为,我们出版工作者如果能够花点功夫,整理六十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或非马克思主义者但又真正做学问的人士的作品,出版他们的集子,将对文化的积累和对后代的成长会有很大意义的。当然,在这同时,假如我们能花加倍的力气去为年青的作家(翻译家)做点工作,给以出版机会(既要有严谨的治学要求,又要有适当的出版机会),那么,我们的成绩将会更显著些。  相似文献   
3.
中国思想史的经验表明,对于来自域外的文明,中国并不惮于接纳。只是不论何种文明,都必须完成中国化的改造,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无不如此。完成中国化,就可以落地生根;拒斥中国化,只能是过眼云烟。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思奇与叶青之争,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河中一个极小的浪花,但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原点,其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作为我国首位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大众哲学家",其一生都在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努力、而奔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大众哲学》为艾思奇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经典文献,影响一批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当前,青年学生研读《大众哲学》,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更要从中理解、感悟和践行艾思奇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与现代新儒学在哲学方法论上推崇直觉方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者更重视辩证法而拒斥直觉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直觉方法的相关论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艾思奇笼统地以理智来排斥直觉方法,到张岱年以逻辑分析法与辩证法拒斥形上直觉,再到张申府试图在辩证法的范围内调和逻辑分析法与直觉方法,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直觉方法的认识在逐步转向深入。通过对他们的相关思想做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此一时期对于直觉方法理解的逻辑历程,亦可进而在哲学方法观的层面检视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8,被誉为"大众哲人".艾思奇1932年初到上海,1937年8月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在上海生活战斗了近六年的时间.这是艾思奇革命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激情到理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是其从一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士重要转折的六年,代表作《大众哲学》正是在上海时期完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走进艾思奇在上海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众哲学》致力于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中国化、大众化,让普通百姓懂得,哲学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之中。将深奥的哲学理论生活化是艾思奇的贡献,将《大众哲学》图象化与如何图象化,成为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艾思奇及其思想展开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阐发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意义,分析了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考察了艾思奇与毛泽东之间的互动关系。今后,学界应该努力深化已有主题的研究,同时拓宽研究领域,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全面地深化艾思奇及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社会根源。艾思奇哲学大众哲学理念的形成有其时代背景、理论条件及主观条件。近代中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是其时代背景,马列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的传统哲学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理论渊源,个人非凡的哲学素养是其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