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题材网络新闻的报道和宣传,是网络新闻报道和宣传的主打内容,直接关系到传媒网站的公信力、影响力。本文从编辑实操的层面出发,从编辑流程中的关键步骤的视角,对网络重大题材新闻的报道和宣传作规律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第一时间报道:先声夺人。抢占最佳发言时机。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第一现场报道:用情景和细节说话,增强传播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动态跟踪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事件的全过程,强化宣传效果;专题报道:集纳各种报道元素和表现手法,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同时,文章还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了重大题材网络新闻报道和宣传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军事记者》2001,(4):44-44
中国日报网站国际新闻网 (WWW.Worldreport.com.cn)经过 3个月的试运行, 2001年 3月 1日正式开通。   中国日报网站国际新闻网于 2000年 12月 14日试运行以来,先后快速准确地报道了美国大选结果,第一时间转载了布什与戈尔结束大选拉锯战作出的讲话全文;全文刊登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离职演说,还实时跟踪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长达 6个小时的就职仪式。此外网站还以新闻专题的形式连续报道了印度大地震、白宫袭击事件、美核潜艇撞沉日实习渔船、英国女子露西日本遇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美英轰炸巴格达等大家普遍关心的重大事件。成…  相似文献   
5.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0,(5):4-5
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都市类媒体一味追求吸引受众“眼球”.对个别的地方干部人事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并在互联网上广泛连载形成舆论热点,而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中宣部近日要求今后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强对都市类媒体干部人事工作报道的管理.有关重要稿件须经当地组织部门审核后刊发,对重大事件、敏感话题不得炒作。  相似文献   
6.
2004年岁末突发的印度洋“海啸”灾难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世界各地媒体的报道,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众多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这次罕见的“海啸”。本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海啸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的确,在这场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其后,中央电视台以极大的同情心跟踪报道了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报道海啸的过程中,央视始终把“人”和“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友好邻邦遭遇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7.
陈晨 《新闻前哨》2005,(12):53-54
《提案追踪》节目是湖北经济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这档节目将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跟踪报道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地监督了政府职能机构的工作,促进了多种问题的解决,深受群众的关注和欢迎。 一、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都需要创新和拓展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公开报道事实发表意见等新闻传播活动形成或  相似文献   
8.
2004年初秋,我们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派两名记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这在宜昌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新闻策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大读的空前关注和对新闻活动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28日,新当选的深圳市长李鸿忠面对采访人大会议的记者,用“三光作用”来评价新闻监督发挥的积极作用。所谓“三光”作用,一是阳光作用,新闻媒体可把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使问题无处藏身,以利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目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看来,地市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是“弱项”,难有所作为。我们认为只要用心策划,精心运作,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亦能大有作为,赢得读者的认可。 加快新闻改革,以“三贴近”为指导,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边,积极关注民情民生,反映民众疾苦和呼声,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提高地市党报的地位和影响力。最近,通过本报舆论的引导,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黄州东郊路北端“还路于民”,是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