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师鼓励性语言的理解及运用
引用本文:杨玉兰.教师鼓励性语言的理解及运用[J].学周刊C版,2011(7):129-129.
作者姓名:杨玉兰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二中,068352
摘    要:一、新课改中为什么要重视鼓励性语言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趋向,他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小学的模仿与记忆转到移新课程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成为激励他们的动力。实践中也证实了这点,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每个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通过激励、表扬、启发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 键 词:鼓励性语言  教师  新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  终身学习  动手实践  学习方式  价值趋向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