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引用本文:罗照华,梁涛,陈必河,辛后田,柯珊,张自力,程素华.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3(8):1945-1956.
作者姓名:罗照华  梁涛  陈必河  辛后田  柯珊  张自力  程素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38、40434010)和河南省地质矿产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6417)资助.致谢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北京大学朱永峰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长厚教授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在此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摘    要:中国大陆广泛分布强烈的板内变形和造山作用,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常常将其解释为板块边缘汇聚力的远程效应。然而,中国大陆的板内造山作用与汇聚板块边界之间缺乏可预期的动力学联系,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大陆碰撞或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本文提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解释,认为板内变形主要取决于岩石圈不均一性。相邻的板块拼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板块之后,区域地质演化进入板内阶段。板块碰撞导致的岩石圈不均一性和重力不稳定性可以触发强烈的板内变形甚至造山作用,其延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岩石圈不稳定性的程度和地球深部的热扰动。与板缘造山带相比,板内造山作用缺少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相对简单,通常是以岩石圈拆沉作用开始,以地壳的垂向增生为特征,最后以岩石圈拆沉作用结束或形成重力不稳定岩石圈。因此,板内造山作用一般沿着古造山带发育。古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低成熟度的特点不仅是岩石圈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挥发分和含矿元素的富集在活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成矿潜力。板内造山带的成矿作用依赖于深埋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不同深度水平上含矿流体的突然释放,主要发生在造山作用初始阶段和造山后伸展阶段。

关 键 词:板内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太行山  天山  岩石圈拆沉作用

lntraplate orogene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metallogenesis
LUO ZhaoHua, LIANG Tao, CHEN BiHe, XIN HouTian, KE Shan, ZHANG ZiLi and CHENG SuHua.lntraplate orogene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metallogenesis[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2007,23(8):1945-1956.
Authors:LUO ZhaoHua  LIANG Tao  CHEN BiHe  XIN HouTian  KE Shan  ZHANG ZiLi and CHENG SuHua
Institutio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Keywords:Intraplate orogenesis  Metallogenesis  Taihang Mountains  Tianshan Mountains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