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归因、实践特征与制度瓶颈
引用本文:郑磊,吴舒倩,王正昇,赵慧莉.高校课程思政理论归因、实践特征与制度瓶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52-157.
作者姓名:郑磊  吴舒倩  王正昇  赵慧莉
作者单位:1.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2.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SH073;;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FBJG20210126);
摘    要: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它通过对高校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强调教学与教育内容同步、价值同构,进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高校社科专业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理论归因、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发现课程思政改革中还存在着融合机制、平衡机制以及协同机制方面的问题,据此从顶层设计、教学思维、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社科专业课程思政改进的策略。

关 键 词:社科专业  课程思政  融合机制  平衡机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