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暗示效应”
引用本文:储有淳,刘桂平.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暗示效应”[J].教书育人,2001(17):34-34.
作者姓名:储有淳  刘桂平
作者单位:【江苏】 (储有淳),【江苏】(刘桂平)
摘    要: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动作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暗示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或其它信号和暗号等。现在就本人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暗示,身势暗示和书面暗示三个方面谈谈做法与体会。语言暗示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若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学生就会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改掉不良行为。有个调皮学生上课做鬼脸儿,常常逗得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这时我没有急于指责批评,先来了个“叫停”的…

关 键 词:矫正  学生  不良行为  教师  暗示效应  语言暗示  身势暗示  书面暗示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