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冀东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化石——唐山皮影
引用本文:鲁杰.冀东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化石——唐山皮影[J].档案天地,2014(1):60-63.
作者姓名:鲁杰
摘    要:正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现在

关 键 词:皮影戏  冀东地区  唐山  文化艺术  活化石  演出  民间艺人  民间艺术  演员  历史悠久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