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假例释--藉、耤、籍、荐、薦
引用本文:姚炳祺.通假例释--藉、耤、籍、荐、薦[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53-55.
作者姓名:姚炳祺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广州510665
摘    要:古人用字多通假,文献(包括出土材料)愈古,通假愈多。故后人阅读古籍,如不明通假则难以达。但对通假亦须有正确理解,否则在解释或应用时难免出错。本文以《说文》中的藉、、籍、荐、五字为例,以辨明“通假”、“混用”、“误同”等不同情况。

关 键 词:通假  混用  误同
文章编号:1672-402X(2006)01-0053-03
收稿时间:2005-01-21
修稿时间:2005年1月21日

Explanatory Examples of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
Yao Bingqi.Explanatory Examples of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J].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2006(1):53-55.
Authors:Yao Bingqi
Institution: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 Guangzhou 51066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phonetic loan characters  confusion  misusag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