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语义模糊性角度赏析三种译本的黛玉形象
引用本文:居丽萍.从语义模糊性角度赏析三种译本的黛玉形象[J].时代教育,2014(23).
作者姓名:居丽萍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外语系;
基金项目:201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740029)
摘    要:语义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学作品离不开模糊语言的运用,语义的无限衍生不可避免,这也是同一个文本会有多个译本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语言模糊性的特征和表现等角度分析欣赏霍克斯、杨宪益和乔利三位翻译家的译本所塑造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语义模糊性决定了人们对文本翻译本质的认识,决定着人们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但模糊必须体现建立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把握原文、精通译语,才能恰如其分地重构原语的模糊含义,从而跨越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关 键 词:语言模糊性  译本  林黛玉形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