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人学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古入声字教法研讨
引用本文:徐安蓉.云南人学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古入声字教法研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2(6).
作者姓名:徐安蓉
摘    要: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切韵》、《广韵》都是这么归的。自金国在北京建都以后,国势日强,宋王朝迁都杭州,偏安一隅。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向北京。元、明、清三代都在北京建都,汉语的发展必然形成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趋势。元周德清在总结元曲的韵律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原音韵》,明确地指出了汉语声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已经变成近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了。其分化的规律是:清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阳平;清声母的上声字仍为上声,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到去声里去了。入声的韵尾-b-d-g脱落,按声母的清浊和韵母的不同情况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形成了汉语的新的的声调系统。到了今天现代汉语,这个系统已经相当的稳定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