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互洽之可能——以词汇—构式语用学视域的反义歧义分析为例
引用本文:侯国金,徐玲玲.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互洽之可能——以词汇—构式语用学视域的反义歧义分析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40-150.
作者姓名:侯国金  徐玲玲
作者单位:1. 莆田学院;2.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言库藏类型学和词汇—构式语用学的融合研究”(18YJC740054);
摘    要:尝试从形式派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派的构式语法这两个不同角度例析反义歧义现象,发现各自解释之缺憾并指出两派在分析中表现出学理和运作的相通性,而且都需要语用干涉才能更好地呈现诸如反义歧义句之深层歧义发生机制及解读程序。认为生成学派和认知学派解释句子的视角和方法各有千秋,若能联袂互助则可望为“欠规则”的现代汉语句子的理解提供新方法,而打通音、形、义、效关系的“词汇—构式语用学”便是两派互洽的契机。在该模式下,形式派和功能派对汉语(及其他语言)反义歧义句及更多类型语句或构式的生成和解读进行解释,分则互补互利,合则包容互洽,既保留了各派的核心优势,又有语用干涉,可望抵达更具解释力的语言学路径。

关 键 词:转换生成语法  构式语法  反义歧义句  语用干涉  词汇—构式语用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