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智能在数字思政中的主体之争与实践逻辑
引用本文:黄闪闪.人工智能在数字思政中的主体之争与实践逻辑[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5-23+102.
作者姓名:黄闪闪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中的因果推理研究”(21YJC72040002);
摘    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谁来讲道理”和“怎么讲道理”是数字思政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界定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争议,智能系统不能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主体,不具备交往主体的社会属性,缺乏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技术中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讲深”思政课中的真理和情理;拓展“活化”思政课道理的实践场域;助力学生“感悟”思政课中的道理。在数字思政实践中,要明晰“教师—人工智能”的关系,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类人工智能,加强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实现算法模型从可解释到可信任的逻辑,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数字思政  人工智能  主体性  技术中介  可解释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