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幸福论与德性论走向神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评析
引用本文:黄颂杰.从幸福论与德性论走向神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评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30-37.
作者姓名:黄颂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 ,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项目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属于实践哲学,讨论的是人的行为而非认知.目的论是这种伦理学的基础.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至善,也就是幸福.幸福并不等于生活的享受和快乐,也不等于财富和荣誉.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灵魂的现实活动.伦理德性是人的一种称为"中道"的品格状况.中道由一种被称为"实践智慧"的实践理性所确定.德性规定了目的,实践智慧使我们去做导向目的的事情.在实践行为方面亚氏给实践智慧以很高的地位,但哲学智慧高于实践智慧,因为亚氏又把至善至福归之于理性的思辨活动,这种思辨活动也是神的生活.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与作为思辨哲学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一样走向了神学.

关 键 词:幸福论  德性论  中道  实践智慧  神论  幸福论  德性论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说  Moral  Happiness  Theory  Analysis  Critical  Ethics  神学  形而上学  第一哲学  思辨哲学  思辨活动  实践理性  哲学智慧  地位  实践行为  导向
文章编号:1672-4283(2008)03-0030-08
修稿时间:2008年1月4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