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道光年间长芦参课及拨补亏欠史料
引用本文:叶志如.道光年间长芦参课及拨补亏欠史料[J].历史档案,1985(2).
作者姓名:叶志如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摘    要:长芦盐课,顺治初年只征二十余万两,然而到了康熙中叶,竟增至四十二万六千余两。这种无止增课的状况,导致了乾隆以后逐年误课的局面。工贾纷纷困倒,受参革者日众,税课亏欠日甚。为了弥补国帑的亏损,清政府迫令众商于完课之外每引另捐银二钱,名曰“参课”。迨至道光末年,征课愈重,悬岸愈多,于是又兴出了每引加交银四分的悬岸课。这样追赋加课的结果,造成大量工商倒闭,商贾不振,盐业萧条。这里选编刊布的清内务府是稿及清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情况。它对研究长芦盐政、清中叶课税史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