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什么没有形成人人爱读纳兰诗的局面?
引用本文:罗星明.为什么没有形成人人爱读纳兰诗的局面?[J].承德师专学报,1992(4).
作者姓名:罗星明
作者单位:承德师专中文系 副教授
摘    要: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以小令为主的三百多首词。它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中的一束香花。或写塞外雄奇秀丽的风光,或抒师友真挚的情谊,或发咏怀古迹的幽思,或谈伉俪的儿女私情,都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直抒哀怨感伤的情致,曲折而细腻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读了令人愁肠百结,感慨万端。他的词,不事雕琢,反对模仿。诚如“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在其《词评》中所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因此,纳兰不仅成为清初词坛的“三大家”(还有陈维崧、朱彝尊)之一,而且在词的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应的席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